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毕业三年感悟

毕业三年感悟

来源:吉趣旅游网


年华似水,道一声珍惜--毕业3三年感悟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cscsu2010 2016年7月25日

前言: 2013年6月毕业至今,已经有三年了,三年,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遇到过不少人(好人,坏人),也经历一些事,幸运的是,得到很多前辈的无私帮助与引导,很多东西也慢慢明白了。临近而立之年,有不少站在自己成长历程的感悟,但写作的冲动却越来越少,趁着最后一股劲儿,决定把自己的这三年心得感悟与大家分享,一起共勉,也希望看到此贴的年轻朋友少走一些弯路。

1 关于学校

学校是相对单纯的,无论是环境,还是友情,爱情。因为学校的环境很少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链接存在,少了利益链接,人就单纯很多了。因为读书的时候年纪还小,经历不多,大多数学生都还是心存高远,有理想,有道德,大多数都没啥心机;因为年纪还小,压力也小,面临的困难也还少,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按照自己的内心走,更多的是精神层次上的一些追求;因为年纪还小,无论是老师,还是社会上的人,都对在校学生持一种包容的态度;而慢慢步入社会,环境变了,夹杂着太多的利益,要面对很多别人抛过来的压力,要面对排挤与斗争,要面对自己说错话后的反作用力;要面对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可能没人教(步入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接大多数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换,需要你在别人有需求时付出),受到负责人的指责与受气;要面对超过自己所得的任务,压得自己喘不过来;要面对太多制度的监管,可能自己不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要面对生活上的各种压力,慢慢的,人就会学着去适应这个社会与环境,慢慢的改变了自己,学会了思考,寻求出应对方法,在物质、精神、自我需求与周围环境中寻求一些平衡的方法。

2 关于学历

学历太重要了,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古时候,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找工作时,尤其是大单位,对你的学校出身,工作平台经历很看中。不为啥,存在就有合理性,好学校的人,大多数人的智商,勤奋,情商,道德等的确比差学校的大多数人要好,好学校里面的好老师更多,比如老八校,研究的很多东西,都是与实际相关联或者有社会价值意义的,好学校的校友毕业很多年后,大多数都占住了大大小小单位重要的位置,他们肯定会倾向于招聘校友。而好单位好平台,厉害的人多,资源丰富,理念更先进,培养出来的大多数人,的确比中小单位的人要厉害。所以,多努力读书,读好学校,进好单位,太重要了。 对于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我觉得无论进甲方、设计院、还是施工单位,研究生学历就足够了,真的没必要再去读博,因为博士是研究一个小小的方向,大多数对解决实际问题意义不是太大。如果要读博,可以根据单位有这个需求或者等自己有职位后,通过利益合作的方法去弄一个在职博士,锦上添花,以备不时之需,还是那句话,中国人太多了。 不同的阶层,都有着自己生存的土壤,中小单位,更看中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学校毕业的学生,等自己沉淀的足够多,毕业几年能独当一面解决问题了,也是有存在空间的。

3 关于单位选择

土木这个行业,注定了不稳定。个人觉得甲方和设计院是最适合年轻人的,原因很简单,甲方是产业链的上游;设计院还有点技术门槛,稍微稳定点,有点技术能独当一面后,可以搞点设计、加固设计或去甲方、第三方,混个小职位去当一当,所以设计,还是相对性价比高的选择;施工方不稳定,除了懂一些管理,勾心斗角,懂一些工艺流程,分配时间节点外,对于常规工程基本上没啥技术含量,对于大部分年轻人也没啥钱;监理单位,更没意思。所以甲方和设计院是最适合年轻人的,学一些技术,累就会有钱,闲的时候考证,以后总会有出路,并且相对而言,出路会更多。不管怎样,在土木产业链的任何一方,有权与职位,别人需要你时,都会过的不错。当认识人多了,有机会去做做生意,是一种

更好的选择,会让自己成长等多,赚更多的钱,日子过得更滋润一点,当然让这需要足够的沉淀。 不要轻易的跳槽,刚毕业,最好呆3~5年,不要想着去赚太多钱。有可能,尽量去平台好的国企或者大单位,因为人家玩的东西更好,项目更多,赚的钱更多,于是你学到的也更多,赚的钱也会更多,中小单位也会因为你玩的东西更先进,想挖你。不得已时,一定不要去不正规的单位或者小单位,因为他会让你变得不“规矩”,因为培养机制不健全,什么都不教你,或者因为分配制度不好、老板赚的钱少,你也赚不到啥钱,或者什么都让你做(因为人少),或者管理制度不完善,打太极的太多,做一些无用功,让人很累。人嘛,真的没必要学那么多,在1~2个方向努力钻研,沉下心,学精通就好。小单位如果经过几年的沉淀,还是一个小单位,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技术不行或者没背景,接不到项目,给的工资很低;要么就是环境很差,流动性大 ,没人愿意去。在进一个单位之前,要看看对方工作流程是否正规,要知道要你去时做一些什么,规模怎样,搞你这个专业的人有多少,是否有厉害的人把关,是否勾心斗角很厉害等。刚进一个单位。头几年,肯定是以学技术为主。当技术学到手后,尽量选择大单位去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让自己日子过得稍微好点。 干旱时,靠近水源的单位肯定会得到更多的水资源。就像当下行情,土木很差,很多单位都没有事情做,尤其是中小单位,但是一些大单位,有关系,有背景资源的,一样项目很多。当没得选择时,小单位也要去,因为有总比没有好,自己更加努

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考证,一样是有机会进入好单位的,有一个好收入的。 4关于职场的人际关系

职场上,与单位是一种雇佣关系,所以,老板给你开公司,你尽量诚心去做该做的,对得住老板这份工资,这是基本的职业准则。 职场上,同事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不存在太多的链接,不像从小到大的朋友,同学,大多数人之间,都不会有什么真感情(也有少部分之间有),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把工作的事情做好就行,不要把自己太多关于公司的看法,同事的看法,自己的个人生活带到工作中去,很多东西,会传播很快的的,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与行为,会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结果。有些人就喜欢八卦,到处乱说,有些人之间聊得来,无聊时喜欢说这个说那个,有些人为了讨好领导或者老板,或者

是老板的耳目,会把你的对公司不利的都打小报告;祸从口出,少说就好。 在职场上要多谦虚,因为自己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自己走的路还不多,而别人却走过很多次,在一定程度上是炉火纯青,能精确到有限元,多谦虚,能和别人更愉快的合作及相处。 大多数单位,无论大还是小,单位都会有监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公司要看你是否拷贝公司的资料,是否给别人公司的资料,看你是否在认真工作,看你是找工作,对公司是否忠诚等,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派系斗争的手段,获取你的隐私,根据你的需求,攻击你的弱点(隐私、不忠心,违反公司的一些制度等)。所以,个人隐私的,重要的东西,就不要在公司弄(不让知己知彼),因为屏幕监控会知道你所做的一切,还有U盘监控,流量监控,键盘密码监控等,弄一个新qq,只加工作上的同事,工作应该与生活分开。 在单位,对领导的任务安排,你要做的就是一个字,顺,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好。如果不顺从,会出现很多的不好结果,可能是被打小报告,可能是遭受排挤,可能是奖金减少,分配的项目减少,可能是不再受到信任。在一个好的公司,如果制度健全,领导安排合理,一般不会让人很压抑。但如果领导安排的不合理时,在自己承受压力范围之内,还是顺从吧,忍一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超出自己的压力范围,那就给领导汇报,寻求合理的帮助,或者多拉几个人一起玩,或者把时间拉长等。 在任何单位,做事尽量不越级,做事的时候,多请示下领导。不要随便去破坏一个单位或者集体的利益秩序,装傻即可。任何公司,可能都有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事情,如果遭受排挤和斗争时,应该怎么去处理呢:如a~d所示: a 顺从,忍受,所以尽量与人为善,保护自己的隐私,少说。

b 对自己不利,无法避开时,则背黑锅,让责任尽量最小,因为自会有更高的领导管他的事情,就算背了黑锅,也要以和为贵,就算被开除,也不要吵闹。对自己不利时,通过改变的方式:地点,时间等。可以多拉几个人一起玩,或者推给别人,或者把时间往后拉;如果不能完全远离,则让自己的责任最小,让要弄是非的人责任尽量大,自己该签字的往后面拖一点签等,自己换个形式多请示下领导与想弄是非人那一方的领导。

c 联合众多的人设立关卡让其闯关,个人觉得抓住对方的弱点后,从侧面暗示,威胁下即可,尽量不要直接对抗。老乡关系、校友关系等类似关系;遇到危险、关键、重大的事很多人都会放弃你,或者放弃队友,或者假装支持其实放弃,更有甚者直接背叛,甚至两面三刀。逼迫,威胁,都一定要让同盟死死地跟你站在一起,与你同进退。要把他们的后路全部截断,要让他们明白只能与你一起。找人背黑锅。对领导忠诚,联合有能力的领导形成同盟。

d 找缺点。经济上,隐私、技术项目等。通过考试,新项目等,在一个新游戏规则与自己一帮人的前提下去玩去考核,一般可以把对方玩倒,但这样一般不道德,个人觉得应尽量先对别人客气,从侧面暗示下,威胁下即可,最后才是斗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这是主旋律,通过合作,各得所需,此时应该把事情做好,应该要多交朋友,更重要的是多提高自己;如果是对于自己不重要的,不付出太多的,别人需要你帮助时,诚心热心去帮助别人吧。如果是对与自己重要的有价值的,要付出太多的,可以先帮助别人10%~20%,很多人一起合作完成,当做一种善,或者剩下的就是按照程序或者合同,一种交换的关系,通过双方互相付出,把事情做好,当然对于亲人、好朋友及其它特殊情况除外。我自己曾经的傻过,全心全意的帮助别人,付出了不少,可是别人真会感激你吗,别人也不见得对你诚心,只是利用你,把你当一条狗。保持一颗善心,多帮助别人一点,但前提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尽量去通过市场解决,少去求人,不得已之时,暗示下身边的亲朋好友即可(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别人愿意帮则帮,不要去强求。

5 关于职场升职与管理(新)

升职,可能主要还是你对公司做出了多少贡献,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其次,是跟对人,把领导的事情做好,做的很细,很多没考虑到的事情提前考虑到,多形成链接,求同存异,保持和领导之间的连续性;最后是一帮拥护自己的人。某些情况下,可能要给上

级领导艺术性的送东西,是一种交换关系。 管理:通过安排时间节点,抓时间节点,让下面的人多做事,并把事情做好。可是别人为啥要听你的管理呢?肯定是认可你(技术与任务分配,奖金分配等),有所求,所以可以通过员工的需求(物质、技术、精神等)与工作串起来,尽量合理的分配任务(能否胜任、钱根据工作年限等),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但也不要突破一些底线,让下面的人压力与怨气很多。 尽量的对员工厚道点,实在没办法,则只能去讲故事,画饼了。通过身边的例子,打比方等去引导,或者根据员工的需求,说2个点,让员工自己去形成逻辑关系串起来,然后给一点点,又拉长战线,向后拖。最后才是制衡,通过考核绩效的办法。

6 关于技术

毕业三年了,虽然写了很多书籍,我自认为自己也是一个结构菜鸟,做的都是一些常规的工程,项目也不是太多,没做过什么复杂的,碰到复杂的肯定就卡壳了或者做的比较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向周围的人请教,但是接触面很广: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装配式结构(框架、剪力墙)、轻型门式刚架、网架、桁架、地下室(十字次梁、双向次梁、无梁楼盖);基础、条形基础、预、钢框架、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旋挖桩,鉴定加固、地基处理、挡土墙,水池设计,pkpm,盈建科、理证、midas gen 、midas building、sap2000。 结构设计,首先根据经验取构件截面尺寸,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不仅仅是经济最优,有时是方便施工,业主要求等)梁、柱、墙、板的方案布置方案;然后进行软件操作:定义一个标准层:轴网定义-定义材料、选取单元、定义截面-构件布置(单元划分、节点耦合)-定义与布置荷载,再进行其它标准层定义-楼层组装-定义荷载模式-定义荷载工况-参数填写-运行分析-结果查看。再根据计算结果调模型,进行一定的优化,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规范构造等绘制施工图,绘制相关的节点大样。 结构设计,首先要会软件操作,会填写相关的参数,会对构件进行经验取值,会根据结果调整模型,更要学会对实际项目进行一定的简化;结构设计,要会绘制施工图,表达要全面,不遗漏,要与建筑等专业对的上,并且要知道哪些地方要绘制节点,要绘制几个节点,节点怎么绘

制,;要知道变的地方(有高差、平立面凹凸、大跨度、扭转变形大)怎么去绘制其大样,怎么去加强;只有把每个细小的步骤都弄的很清楚,才能快速批量完成生产。 结构设计,图面表达要清晰,有逻辑性,美观,字高也要尽量表达一致。结构绘图的时候,尽量在协同的模式下去完成,否则会有很多的对不上,建筑与结构对不上(标高、墙、板、柱、梁,电梯井等)、结构有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没有定位或者没有表达(有高差的地方,造型,集水坑,洞口等)、结构有些地方无法施工(钢筋太密,需要加大截面,比如墙、柱等);有些地方影响施工进度(带裙房的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子混凝土等级不同时等); 结构设计,建模、填写参数、简单的调模型、配筋与绘图是第一层次;建模、准确的填参数,调模型、配筋与绘图之间形成很好的逻辑关系与图面表达,能最大的加快速率是第二层次;知道力流的传递途径,根据理论(公式、弯矩分布等)与概念设计进行优化:连续、均匀、传递途径短、物尽其用等是第三层次;上升到哲学,用设计思维:借物、类比、极限、正反、相对等把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装配式结构等串起来,由多到少的过程,是第四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是:根据设计思维,去快速的理解,总结周围的不同结构类型之间的规律,发现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自己可以根据公式的不同参数,根据结构或构件的组成,用“分与合”及“加与减”两个方去创新,玩出新的东西,一个由少到多到新的过程。

7 关于考证

人太多,总要分类。有安全性,要承担责任,就有证书存在的意义。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这些证很重要,有了证,能让自己在理论上、收入上上一个台阶。因为企业需要证,而有证的人少,有证是挤入好平台的一个重要的筹码。 考证的难度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大,因为需要的证书越来越少(取消资质对证书个数的要求),而考试的人越来越多。考证也是自己今后三年的主旋律,希望大家一起共勉。

8 关于艺术性

做事的艺术性没别的,就是借物。做事时,借助机会与场合去做,一定要等机会,这样才是顺其自然的,可以理解为多义词,做一件事,却能有不同的效果。夸人也是,往往也是借物,打一个比喻去进行。有时候,自己做事不方便,让下面信任的人去做,借助几句话就能搞定:比如xx是我最信任的人,也是借物。

9 物极必反

看到身边很多人,在一个大单位勤勤恳恳的做了很多年,爬上一定位置后,却换单位,其实很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是斗争,就是为了防止物极必反,见好就收,保护自己,符合古代的哲学。

后记:冬去春来,物换心移,改变的是容颜,慢慢不变的是心境。当我们迈近中年,已经渐渐忘记曾经的豪情壮志。曾经的理想、斗志、好胜、骄傲、失望等,都会随着岁月的冲刷剩下斑斑点点,曾经的很多很多,都换成在心中的默然一笑。而当下的困难与矛盾,都激励着自己在把控之下,更加努力地去前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