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州市乡镇中学武术课现状的调查分析
武术在徐州有着深厚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后,中学的武术课仍然存在着许多悬而不决的问题,为了探析其原因,本文对徐州部分地区16所乡镇中学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乡镇中学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乡镇中学 武术教学 调查分析
搞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对提高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在徐州一直有着深厚的基础,而且历次课程改革对武术均予以高度重视,甚至部分地区已经将武术纳入了中考体育考核中,但最近几年来武术课在中学的教学中越来越呈现很多问题,学校的传统武术教学变得零散,特别是在农村中学校园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徐州市不同乡镇中学240名师生为样本(体育老师40名,学生200)。 2.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武术课开设的基础较差
统计表明武术课开设基础比较薄弱,一直坚持开设的只有15%,断断续续开设的占70%,没开设的占15%。相当多的学校领导、家
长对武术存在偏见,他们强调升学率,怕学习武术容易导致学生打架斗殴,出现伤害事故,从而不主张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武术运动赛事的推广面很窄,导致中学学校或内部的体育赛事、交流活动基本是以田径、球类、健美操为主,武术连作为表演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功利性的取舍也是促使武术教学不被重视的一个方面。再因为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许多教师自然也是乐得照本宣科,不愿意多花精力去挖掘和增添教学内容。 3.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矛盾
目前我国武术运动的开展主要以套路运动为主。中学武术教材也主要是按套路形式进行。调查中得知武术课开课基本上集中在基本功、少年拳、及初级武术套路上,这种基本功到规范化套路练习的教学形式本身就很单调,枯燥,加之武术套路动作难学易忘、形式单一,很难让学生坚持长久。而现阶段随着电信网络迅速传播,多数学生对于跆拳道、擒拿格斗、甚至是套路对练的兴趣也远大于基本功和单人套路练习,这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在施教过程中有所突出,有所兼顾,从而也提高了武术课的教学难度。
4.武术教学周期长,工作量大,难度大
武术套路教学强调手、眼、身、步、法,精、气、神等表现力动作要领,导致上课教师工作量大,一套简单的五步拳共8个动作,但是需要4课时才能学完,而排球教学的传球只需要1课时。因此
相对于其他的体育项目教学难度较大;其次,乡镇中学生班级人数多,每个班级都在近五六十人左右,在授课的质量、管理和进度上都受到影响。
5.武术的评价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校体育以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练习步骤都由教师设计,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角色,加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评价由单纯的运动成绩和规定性的标准进行量化评价,这样不能做到综合的、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学生从而失去了对武术课学习的兴趣,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创造空间的主动性。 6.专业武术教师缺乏
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教授武术的教师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在调查40名体育教师中得知,武术课主要由他们担任,而这些体育教师在大学期间专修过武术的仅占15%数量极少,更为严重的是在偏远乡镇中学里,专业体育教师几乎没有,多数是其它科的老师兼职体育的。鉴于武术项目的特点,武术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不是一般体育教师可以完全胜任的,因此,现阶段武术师资缺乏以及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7.武术动作难、繁、杂,学习周期长,制约学生学习兴趣 武术是一项系统性、延伸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武术对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对身体表面的动作和人体内脏各器官机能的要求较高,在学习上要求学生有较高的
机体协调能力和一定的基本功。
调查中得知乡镇中学的学生基本没有多少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武术教育,每次课都是蜻蜓点水般学习几下,因此,即使是有的武术教师想认真授课,都因基础太差而施教困难,影响教学进度,久而久之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和建议
1.合理系统的探索武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武术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选择既适宜学生自身发展,而又容易掌握的内容。在起始阶段主要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学习和训练,以及简单的套路。在循序渐进安排一些武术内容,使得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从内心热爱武术。 2.改变武术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师要努力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设计情景教学模式,结合分层次、分组教学等方法,对不同体质不同基础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武术欣赏、观看武术表演等方式,并结合讲解,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武术,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学生创编整套动作的能力
根据所学的基本功及基本技术动作,结合武术的手、眼、身法、步等进行编排。教师制定具体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成套动作质
量、完成情况、难易程度等给学生打分。不宜要求编排过难,并应多给予积极性评价,主要让学生在多种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建设
乡镇中学有武术专项的教师缺乏严重,多数由其它专项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出现应付的现象,导致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不到其武术的精髓,而是刻板地记忆武术的套路动作,因此加强乡镇中学武术教师的培训与建设,并建立考核、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
5.加强武术的竞赛活动与交流
目前,学校经常开展一些田径、球类等竞技活动,而武术相关活动的开展却少之又少。学生虽然爱好武术,但没有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今后的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中,组织优秀学生把武术以体育竞赛和文艺演出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扩大武术在学生中、学校里的影响。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以加强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而不是仅仅把焦点聚积在田径和球类项目上。 参考文献:
[1]周君华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出路之探索[j].体育学刊.
[2]王智慧.对少儿武术套路训练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的探讨[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3]邱丕相.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4]王玉梅,周万征.苏北高中武术课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