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设计

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设计

来源:吉趣旅游网
实用标准文档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 1 二、 编制依据 .................................................. 1 三、 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 2 四、 AA南站枢纽工程施工测量 .................................... 3 五、 竣工测量 ................................................. 11 六、 测量安全及管理 ........................................... 13

文案大全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本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总长226m,左线基坑宽6.2m,右线基坑宽5.9m,基坑开挖面去地下一层开发结构基础褥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约6m~9m。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二、编制依据

1) 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2) 依据北京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出图资料; 3) 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8) 《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9; 9) 《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

10)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2) 国家现行其他测量规范、强制

1

性标准;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本项目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部。建立内部二级复核制度。C段明挖区间分包设测量组。专业分包测量组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统一管理。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需要统一将测量人员逐次报审监理单位,并建立本标段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配备台账实施动态监管。

本标段测量监控体系组织见下图:

项目经理部 项目总工程师 测量部 C段明挖区间测量组

3.1测量监控部组成人员 姓 名 AAA 职称 职 务 中级 测量部负责人 2

工作年备注 15 项目

AAAA AAAAA AAAA AAAA AAAA 初级 测量员 初级 测量员 初级 测量员 初级 测量员 初级 测量员 3 6 1 1 1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3.2测量监控部主要测量仪器设备

序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1 全站仪 3 全站仪 3 水准仪 4 水准尺 5 塔尺 6 钢卷尺 中纬ZT8+ 莱卡402 博飞 DZS3-1 珠峰 5m 50m 精度 单位 数量 备注 2″ 2″ 2″ 3″ 套 套 套 套 套 把 把 1 1 1 1 1 2 2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2 电子水准天宝 DINI12 四、AA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测量

4.1 交接桩地面控制网点复测 4.1.1平面控制网复测

依据交桩单位(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移交的控制点点作为平面控制网。共计5个点,即G1、G2、G3、G5、G6。

精密导线控制点采用附合线路进行导线复测,由起始边G1、G2附和至终止边G5、G6,每测站6个测回,所用仪器为中玮ZT80+全站仪。

数据成果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计算,软件起算参数输入:平差方式为严密平差;测角中误差2.5″,测距方式为测距仪;测距中误差2mm+2mm/Km*D(km)。

复测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精密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3

导线控制测量是满足“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进行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结构线路中心线控制,具体步骤满足精密导线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测 回 数 相邻点的闭合或平均附和导边长线总长(m) 度(km) 站站仪 仪 位中误差 ±350 3~4 ±4 1/100000 ±2.5 4 6 ±5n 1/40000 8 差(mm) 距中误中误差 (″) 全全(″) 差 点每边测测边相对误差级级闭合差对闭合对测角中ⅠⅡ方位角全长相相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

AA南站西广场控制点坐标起始于C2222,G23为19AA坐标系、2000年大沽高程系。施工流程如下:

4

图--施工测量流程图

4.1.2高程控制网复测

依据交桩单位(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移交的水准控制点作高程控制网。共计5个点,即G1、G2、、G3、G5、G6、。

二等高程控制网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即G1-G2-JM1-G3-G5-G6,观测方法为后前前后,所用仪器为天宝 DINI12电子精密水准仪。

数据成果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计算,软件起算参数输入:观测方式为附和线路水准。

复测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5

往返较每千米高差中数中附合水水准误差(mm) 准路线测量平均长等级 偶然中中误误差 差 铟瓦往返往返尺或二等 ±1 ±2 35~45 DS1 条码一次 一次 尺 注:1 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平面控制网点共计6个点,即G1、G2、JM1、G3、G5、G6。经现场观察,点位保存良好。并采用中玮ZT80+全站仪对控制网以附和导线方法进行复测,复测结果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精密导线网测量技术要求,检测结果如下:

高程控制网点与平面控制同点,共计6个点,经现场观察点位保存良好。并采用天宝DINI12精密水准仪对控制网以附和导线方法进行复测,复测结果

6

差、符观测次数 水准水准仪等尺 级 度(km) 与已附合知点或环平坦地 联测 线 差(mm) 合或环线闭合全测各测各±8L

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水准网测量技术要求,检测结果详见高程控制复测成果表。 4.2

控制网加密测量

导线点、水准点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制定平面和高程加密控制方案,现场选点、埋设点位并标识后组织施测。

加密导线点与精密导线点精度相同。

沿路线方向布设,与交桩精密导线点组成附和导线。 加密导线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相邻边的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m; ② 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稳定的地方,并避开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③ 加密及转移到楼顶上的导线点宜选在靠近并能俯视线路、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车辆段一侧稳固的地层上;

④ 相邻导线点间以及导线点与其相连的卫星定位点之间的垂直角不应大于30°,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避免旁折光的影响;

⑤ 在线路交叉及前、后期工程衔接的地方布设适量的共用导线点; ⑥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精密导线点。 导线点埋设示意图

见下图地面精密导线点、水准点标识埋设

7

导线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同时记录检校结果。 4.3 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平面控制测量

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平面控制由地面精密导线进行直接传递测量,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精密导线技术要求的规定。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测量两次,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于12″,平均值中误差为±8″。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采用Ⅱ级全站仪进行观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测角中误差为±2.5″,测距中误差为±3mm。

② 垂直角应小于30°。

③ 仪器和前后视对点器安置三联脚架法。

④ 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前、后视对点器的气泡的偏离情况,必须时重新整平。

导线边长必须对向观测。

8

结构底板上控制点投点及埋设

本项目施工共划分是三部位进行施工,各部位控制点将布设在主体结构底板,每部位分三个施工段:第一流水段处左右线路各1个点;第二流水段处左右线路各1个点;第三流水段交接处和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左右线路各1个点;共计6个控制点并与地面精密导线和加密导线联测。

控制点在地板施工至流水段时,将镶嵌铜芯钢板预埋至底板钢筋,高于底板混凝土5mm,保证钢板的稳定性和明确位置。见下图预埋钢板样式:

图 预埋钢板图

水准控制测量

高程传递测量包括地面趋近水准测量及地下趋近水准测量。高程传递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悬吊钢尺和水准测量的方法。

测定基坑附近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精密水准点上。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读取塔尺上的相对高程。传递高程时,每次观测三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3mm。

9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时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

传递高程测量示意图:

图高程传递示意图

地面施工定线测量在加密精密导线和高程控制网完成后进行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建筑的中线位置,并为施工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4.3平面及施工测量

在基坑开挖前测定地面标高以提供方量计算依据,再依据控制点和设计提供的开挖边线数据,实地测放出开挖线。按照设计提供的开挖坡顶线和坡1底线进行放样。放样采用极坐标方法,以AA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控制点G3、G5为依据进行。开挖高程控制以G3点的高程为基准。开挖过程中进行测量控制开挖。

控制基底允许偏差±10mm,平整度20mm。

基坑开挖至底部后,采用附和导线AA南站站-中心街站区间C段明挖区间结构外轮廓坐标点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坑底部平整允许误差为±10mm,横

10

0 2

向允许误差为±5mm。

高程传入基坑底部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其精度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结构轴线尺寸,在底板垫层上标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允许误差为±10mm。

底板混凝土立模的结构宽度与高度,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砼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

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心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两侧线,放样允许偏差为0~+5mm。

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测量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0~ +10 mm之内,中线测量允许误差为±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在-10~+15mm之内。

框架成型过程中,板、墙分步放样均应注意复核线间距、建筑净空、限界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可进行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要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结构尺寸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结构轴线的测量方法和复测精度按照施工控制导线的标准要求,高程 控制点按照地下高程测量的方法和精度标准要求进行复测。 五、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与原施工测量一致。 竣工测量时,对区间结构断面测量成果进行外业抽检测量,应以铺轨基标为依据,抽检比例不少于30%。根据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实地检测;对符合要求的测量资料充分利用,对不符合要求的测量资料应重新测量。测量方

11

法和精度要求与施工测量相同,并按实测的资料编绘竣工测量成果。

抽检的横断面测点数量、位置、测量方法和精度,检测值与原测值较差不应大于25mm。

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测量与验收要求。 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① 竣工测量成果表; ② 竣工图; ③ 竣工测量报告。

测量成果上报与资料整理归档 测量成果上报程序

接收测量控制成果 12

组织各测量组复测 项目测量部 分包测量组 提交复测成果 监理单位 项目测量部 审核 检测复测报告及成果 提交复测报告

资料整理归档

① 控制网精密导线点、高程控制网点的复测、引测和加密利用测量严密平差软件计算数据。

② 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线路定位测量放样采用测量专用编程软件计算所需数据。

③ 及时对外业工作已完成的施工部位进行内业资料整理,上报成果至相关部门。

④ 及时确保内外业施工测量资料的编制、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连续性,并为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组卷作好资料归档。 六、安全及质量管理

13

地铁管理公司 留存备查 地铁管理公司 留存备查

施工测量的方法及精度要求应严格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

测量的内外业执行复核和检算制,控制网点平差及其他数据应由两组人员进行计算,并及时较核。重要部位的放样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路线检核测设,以确保正确。

测量工作应保证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固定统一,优先采用具有闭合条件的方法,避免误差超限产生错误。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应有误差监控手段,对各种误操作必须有查错功能和纠错能力。测量外业原始记录完整,成果书应资料齐全、计算准确、工整清楚,必须有计算者、复核者签字。测量监测部的工作职责和日常管理执行技术责任制,并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

① 负责各控制网点的接收、管理和对控制网点的复测,注意对首级及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复核;

② 负责对业主所交的导线及高程控制点、精密导线点、水准点的保护和复测;

③ 负责配合业主及监理进行有关测量复测及检查工作,负责向业主及监理书面申报测量实施方案及测量成果,并对所报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④ 负责对施工作业队的测量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⑤ 负责内外业施工测量资料的编制、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连续性,并为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组卷作好资料积累;

⑥ 负责测量仪器检验、年检工作,保证仪器的良好状态; 安全措施

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市测量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明确为工程

14

服务,按图施工并对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2、严格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放线的工作程序;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4、选择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