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小 丘( q i ū) ɡ) B. 点 缀( z hu ì) ɡ) C. 琼 浆 ( q ón ɡ) ( ɡu àn ) D. 摇 曳( y è)
)。(2 分) 蒙 古( m én
渲 染( x u ān) 迂 回( y ú)
幽 雅( y ōu )
笨 拙( zh u ō)
恍 然( h u ǎn
苍 穹 ( q i ón ɡ) 孕 育 ( y ùn )
冠 冕
旖 旎( y í) 馥 郁( f ū)
硕 大( shu ò) )。(2分)
二、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柔美 B.衣裳 C.举杯 D.草原
酒 脱 彩 虹 羞 涩 线 条
境 界 飞 弛 摔 跤 马 蹄
回 味 礼 貌 宅 院 愁 怨
乐 趣 拘 束 印 像 模 糊
三、看拼音,写字词。(10分) 1. 披 着 羊 r ón ɡ t ǎn( 着 马 鞭 , 马 儿 就 r ěn(
) 的 ch én( )(
) 不 住 扬 起 四 t í(
)大伯挥舞 )奔跑起来。
2. 月 光 点 zh u ì( ) 着 这 片 美 丽 的 土 地 , 我 hu ǎn ɡ( ) 然 大 悟 ,这 么 y ōu y ǎ( )( )的花园让人可遇不可求!
四、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下面各题。(11分)
①硕大( ③心驰( ⑤ ( ⑦翠色(
) (
) ( ) ( ) (
) )
) 一 曲
)
② 一 ( ④ ( ⑥流入( ⑧襟飘(
) 千 ( ) (
)
) 自 怜
) )
) ( ) (
1. 词语①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与词语②一样带有数字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用词语③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6分)
奇丽
奇怪 奇特
1.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坐下低吟一首( )的小诗。
2.蒲公英是我所见过的最( )的花朵,并不是多么奔 放,也不是特别清秀,但是它的药用价值很高。
3.人真是很( ),幸福在眼前时,我们很少能珍惜, 偏偏等到它消失了,才有所体会。 六、读一读,选一选。(5分)
1.下面的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是(
)
A.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B.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2.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是(
)
A.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B.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C.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七、积累与运用。(10分)
1.《草原》的作者是_____,文章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2.作者笔下的丁香______的潇洒,______的朦胧,还有淡淡的
______的甜香 。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神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描写人们谈论丰收年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9分)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 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 解释下列词语。(4分)
伏 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毫 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 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丁香外形的句子。(2 分)
3. 如何理解丁香“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_ ___
九、课外阅读。(15分)
菊有黄花(有删改)
丁 立 梅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晋 代陶渊明随口吟出的那句“采菊东篱下”,几 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 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
⑩周日逛街,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
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 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1. 整体感知全文,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补充他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3. 根据画“”的内容填表。(5分)
作者所熟悉的
生长 这种菊花 描写菊花运用 表达的
菊花的名字
地点 的特点 的修辞方法 情感
4. 你是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_ ___
十、习作。(30 分)
祖国江山美如画,你是不是很想自由自在地饱览祖国山河的秀丽景色?那你就变成一只小鸟吧。请你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化后的经历,注意重点部分要详细写。要求:题目自拟,句子通顺,内容完整,条理清楚。
参
一 、 B 二 、 D
三、1.绒毯 陈 忍 蹄 2. 缀 恍 幽 雅
四、①无朋 ② 碧 里 ③ 神 往 ④ 顾 影 ⑦ 欲 流 ⑧ 带 舞 1.庞然大物 十全十美 丽的山水让我心驰神往 五、1.奇丽 六 、 1.B
2.奇特
2. C
⑤ 高 歌
四通八达
⑥ 云 际
2.那美
3.奇怪
七、1.老舍 蒙汉情深何忍别
3.卷地风来忽吹散 幽 雅
年 听取蛙声一片
天涯碧草话斜阳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白 紫 4.稻花香里说丰
八、1.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笔端、笔下。2.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3.丁香的香气幽雅、香甜,能在“我”写作时使“我”轻灵得多,不显得浑浊笨拙。
九 、
1.
( 1)“我”在姐姐的帮助下,梳着仕女发型,顶着满头菊花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
( 2)“我”羡慕父亲枕着菊花枕,决心给自己做一只,却没做成 。
( 3)“我”周日逛街买回一盆黄色的菊花。 2. 悠然见南山
3.野菊花 河畔、沟边、田埂旁 排比 喜爱和赞美
随意又随性
比喻、拟人、
4. 最后一句点明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黄色的菊花勾起了作者的美好回忆和对美的追求,驱散了秋天的寒意,让心灵一片温暖 。
十、【写作指导】
1. 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多运用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富有活力 。
2. 写景应注意层次和顺序。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