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三物理多选题练习试题集

初三物理多选题练习试题集

来源:吉趣旅游网
初三物理多选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1. (多选)某敬老院为老人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操纵杆可以同时控制S1和S2两个开关,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2为20Ω,R1为滑动变阻器.下列对电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S1接触点1,S2接触点2时,轮椅前进 B.S1和S2都接触点1时,轮椅后退 C.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小于1.2A D.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2A

【答案】C

【解析】轮椅前进且能调速,故前进电路中应有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装置,即应有滑动变阻器且与电动机串联;轮椅后退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即电动机应与R2串联. 由此结合电路分析开关的状态;并根据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 解:

A、由题轮椅前进且能调速,故前进电路中应有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装置,即滑动变阻器且与电动机串联在电路中.由电路图可知,此时开关S1和S2都接1,故A错误;

B、轮椅后退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即电动机应与R2串联,此时电流方向与前进时相反,由电路图可知,此时开关S1和S2都接2,故B错误;

CD、由B后退时电动机与R2串联,电源电压24V,R2=20Ω,电路中电流I=

=

1.2A,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应注意通过审题找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同时注意对电路的分析能力,灵活应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求解.同时本题也很好的体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好题.

2. 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C.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 D.当物距为4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BCD

【解析】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则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故C正确;当物距为40cm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选BCD。

3. 下列事例说明的道理正确的是

A.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升起,说明气体在流速大处压强大

B.下端带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在水中越深,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说明水静止时,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钢笔能把墨水吸上来,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说明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防止轮子陷入泥沙中

【答案】BCD

【解析】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升起,说明气体在流速大处压强小,在流速小处压强大,A说法不正确;下端带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在水中越深,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说明水静止时,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说法正确;钢笔能把墨水吸上来,原因是笔管外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大气压将墨水压入笔管内,C说法正确;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利用了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的特点,D说法正确,故选BCD。

4. 如图所示是某家用电热器内部电路结构图,其中R1、R2为加热电阻丝(R1>R2).下列关于电阻丝的四种连接方式,可使电热器提供不同的发热功率,其中大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小 B.乙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大 C.丙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大 D.丁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大

【答案】ABC

【解析】甲图中只有电阻R2工作,乙图中两电阻串联,丙图中只有R1工作,丁图中两电阻并联。 因为串联时电路电阻最大,并联时电阻最小。故四种连接方式电阻大小顺序为 ,根据

,电源电压不变时,四种连接方式功率大小顺序为

,所以选项D正

确,选项ABC错误。 答案为ABC。

5. (双选) 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糙程度均匀,在它上面放着质量为的木块,将木块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的钩码相连,木块在平行于台面的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钩码触地后立即静止,木块继续滑动一段距离停在台面上。绳重、轮与轴的

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B.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和钩码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 C.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越来越小 D.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答案】CD

【解析】A、木块在水平台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木块的机械能不变,故A错误;

B、木块受到重力竖直向下,木块向下没有移动距离,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钩码受到重力竖直向下,钩码向下移动了距离,重力对钩码做功,故B错误;

C、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木块的动能越来越小,故C正确;

D、在钩码的拉力作用下,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此时木块受平衡力,水平方向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f=m2g;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仍为m2g,故D正确. 故选CD.

6. 下面有关安全用电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家中购置了大功率用电器后,只需换用较粗的保险丝防止熔断即可 B.保险丝熔断后,应先排查故障然后再更换保险丝 C.所有用电器的外壳都必须接地

D.家中用电器一旦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将火扑灭

【答案】BD

【解析】购置大功率用电器,保险丝要需能符合家庭的正常使用,还要注意导线,A说法错误;B、保险丝熔断要先检测故障才能更换保险丝,B说法正确;C、大功率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以说法错误;D、家用电器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D说法正确. 故选B、D.

7. 如图所示,灯泡L标有“6V 3 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 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源电压为8V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在保证各电路元件安全工作的情况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灯泡L的最小功率为0.75 W

B.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8 W

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为4 Ω D.灯泡L正常发光1 min消耗的电能为180 J

【答案】AC

【解析】(1)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灯泡的电阻:

,因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为1A,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电路中的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滑min=R-RL=16Ω-12Ω=4Ω,故C正确;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UI=8V×0.5A=4W,故B不正确;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灯泡L的最小功率:

PLmin=(I′)2×RL=(0.25A)2×12Ω=0.75W,故A正确; (3)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3W,则1min消耗的电能: WL=PLt=3W×60s=180J,故D正确. 故选ACD.

8. 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

A.甲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B.乙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C.甲电动机做功的功率较大 D.乙电机做功的功率较大

【答案】BD

【解析】(1)因为两升降机提升的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相同,由W有用=Gh知,做的有用功相同.又因为乙升降机效率较小,由

知,乙做的总功较多.

知,乙

(2)因为提升速度和高度都相同,所以所用时间相同;又因为乙做的总功较多,由的功率较大. 故选B、D.

9.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

B.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向前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 C.运动员投出篮球后,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它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C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要么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受力就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不可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运动员对冰壶不再施加力的作用,由于惯性冰壶向前滑行;运动员投出篮球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改变,所以受合力不为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它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答案选BC。

10. 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杯中水的沸点与气压无关

B.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C.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但能够沸腾

【答案】BC

【解析】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在同一气压下液体的沸点是不变的,故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再升高,图中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仍可以到达沸点,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因此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故答案选BC。

11. 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四个物理探究实验,abcd为应用实例,箭头表示它们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A、①图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B、②图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这也是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故B正确;

C、③图中的避雷针是利用导体导电的性质制成的,故C错误;

D、④图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2.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将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在最高点速度为零时,篮球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C.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ACD

【解析】平衡状态指的是合力为零的状态,小球在整个的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故A正确 ;竖直向上抛出的排球,在空中做减速运动,是因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方向都是向下的,其合力方向也是向下的,故B不正确;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故C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ACD。

13. 如图所示,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此时,木块的下表面

距水面3cm,(g取10N/kg)下述正确的是( )

A.木块的边长10 cm

3

B.木块排开水的体积75 cm

C.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300Pa D.木块重0.75N

【答案】BCD

【解析】由题知:ρ木=0.6×103 kg/m3 ;h1 =3cm=0.03m;ρ水 =1.0×103kg/m3;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 =G木 ; 则ρ水V排 g=ρ木V木g;即:V排/V木=ρ木/ρ水

=0.6×103kg/m3/1.0×103kg/m3=3/5;所以,L2h1/L3=3/5,解得:边长L=5h1/3 =5×3/3cm=5cm;故A错误;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 =L2h1 =(5cm)2 ×3cm═75cm3;故B正确;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下 =ρ水gh1 =1.0×103 kg/m3×10N/kg×0.03m=300Pa;故C正确;木块的体积:V=l3 =(5cm)3 =125cm3 =1.25×10-4 m3 ;则木块的重力:G=ρ木V木g=0.6×103 kg/m3 ×1.25×10-4 m3 ×10N/kg=0.75N;故D正确;故选BCD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磁的 N 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磁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

C.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作用

【答案】BD

【解析】A、地球周围有磁场,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A错误; B、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C、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磁悬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D正确. 故选BD.

15. 如图所示,小祥同学在水平地面玩滑板玩得很“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受到的重力与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滑板由滑行到静止的过程,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滑板前后轮着地变为仅后轮着地,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强 D.双脚站立变为单脚站立,平稳的滑板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答案】AB

【解析】A、人受到的重力与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滑板由滑行到静止的过程,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滑板前后轮着地变为仅后轮着地,减小了接触面积,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强,故C正确;

D、双脚站立变为单脚站立,此时对滑板的压力不变,平稳的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C.

16. 如图甲所示,是林红同学的实验电路图,闭合开关S、S1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小灯泡L和电阻R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R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C.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B.电源电压为2V

D.电路的总功率为1.4W

【答案】AB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电阻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 R为定值电阻,所以通过R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

闭合开关S、S1后,灯泡L与电阻R并联,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根据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由图乙可知,电源电压为2V,故B正确。 此时电流表示数I=IL+IR=0.5A+0.2A=0.7A,故C错误。 电路的总功率P总=UI=2.0V×0.7A=1.4W,故D正确。 答案为ABD。

17. 某实验小组用四个所受重力相同的滑轮组成了如图甲、图乙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该小组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G1=G2,则拉力F1和F2做的功一定相等 B.若G1=G2,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且F1>F2

C.当提升的重物所受的重力逐渐增大时,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将随着提高 D.用相同速度拉动两装置绳子自由端时,提升重物的速度一定相等

【答案】BD

【解析】由于不计绳重和摩擦,如果两物重相等,当提高相同的高度时,有用功和总功都是相等的,则机械效率也是相等的,故A正确,B错;当提升的重物增加时,有用功增大,额外功不变,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变大,机械效率将提高,故C正确;由于两个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不同,所以当绳端移动速度相同时,重物提升的速度是不相等的,故D错;应选BD。

18. 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15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放大的像

【答案】ABD

【解析】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A正确;据图象可知,当物距u=30cm时,像距15cm,故B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当物距u=15cm,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ABD。

19.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0N的物体,在F=10N的拉力作用下,自底端A匀速运动到B所需时间为8秒,斜面高为1.5米,机械效率为75%,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重力做的有用功为75J B.拉力做的总功为75J

C.物体从A运动到顶点B的速度为1.25m/s D.拉力的功率是12.5W

【答案】ACD

【解析】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Gh=50N×1.5m=75J,故A正确;由η=W有用/W总可得外力做的总功:W总=W有用/η=75J/75%=100J,故B错;拉力的功率:P=W总/t=100J/8s=12.5W,故D正确;由P=Fv可得,物体从A运动到顶点B的速度:v=P/F=12.5W/10N=1.25m/s,故C正确,故选ACD。

20. 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

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静止的 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ABC

【解析】以机器人为参照物,餐盘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餐盘是静止的,故A正确。

餐盘中食品随送餐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速度和高度都没有改变,质量不变,所以机械能不变,故C正确。

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与地面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所以会受到摩擦力,故D错误。 答案为ABC。

21. 每种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下列关于水三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清晨,草叶上会有霜出现,这是水发生了凝固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后会看到“白气”,这是水发生了液化现象 C.春天的早晨,树叶上会有露珠,这是水发生了熔化现象

D.炎热的夏天,经常有人在地面上洒水,而过一会地面就变干了,这是水发生了汽化现象

【答案】BD

【解析】A、深秋的清晨,草叶上会有霜出现,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

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箱门后会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春天的早晨,树叶上会有露珠,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炎热的夏天,经常有人在地面上洒水,而过一会地面就变干了,是水汽化为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BD

22. 制图象是对物理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CD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A正确。 由

可得,

,铝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m-V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B错误。

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所以I-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C错误。 海波是晶体,熔化图像有一段平直的线段,故D错误。 答案为BCD。

23. 如图所示,用24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12N B.物体B所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是5N C.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2.4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4.8J

【答案】BCD

【解析】因为F=24N,所以对A的拉力为24N/2=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则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5N,方向向右,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12N-5N=7N,故A错误;B始终静止,所以f=F=5N,故B正确;P=W/t=Fs/t=Fv=24N×0.1m/s=2.4W,故C正确;绳子的拉力是12N,2s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vt=0.2m/s×2s=0.4m,所以W=Fs=12N×0.4m=4.8J,故D正确,故选BCD。

24. 有两只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6V 6W”和“6V 3W”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工作时,L1的电阻大于L2的电阻 B.正常工作时,L1消耗的电能一定大于L2

C.正常发光时L1比L2亮

D.当两灯并联在6V的电源上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大于通过L2的电流

【答案】CD

【解析】A、由题意知,灯泡的额定电压U1=U2=6V,额定功率P1=6W,P2=3W,P1>P2,由

可知R1<R2,故A错误;

B、正常工作时灯泡功率P1>P2,由于不知道工作时间,因为W=Pt,所以不能判定两灯泡消耗电能的多少,故B错误;

C、正常工作时灯泡功率P1>P2,所以L1比L2亮,故C正确;

D、两灯并联在6V的电源上发光时,灯泡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因为P1>P2,由故D正确; 故选CD.

25. 关于四冲程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缸里面的气体质量不变 B.气缸里面的气体压强增大 C.气缸里面的气体温度升高

D.气缸里面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可知,I1>I2,

【答案】ABC

【解析】由于气缸是密封的,里面的气体出不来,在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体积缩小,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密度增大,质量不变,故ABC正确;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内能,故D错;应选ABC。

26. 如图所示是研究电和磁关系的两个实验装置.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电动机的原理图 B.乙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

C.在甲图中,闭合开关时,导体ab会上下运动

D.在乙图中,导体ab左右运动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

【答案】ABD

【解析】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感应

图甲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是电动机的原理图,闭合开关,导体在磁场受力而向左(或向右)运动,故选项A正确,C错误;图乙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是发电机的原理图,导体ab左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感应电流,故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ABD。

27. 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

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2m

5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 N

33

D.构件的密度为2.5×10kg/m

【答案】ABD

【解析】由图可知,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因此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A正确;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浸入的深度为2m,则构件的边长为2m,故B正确;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 N,故C错;构件完全淹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2m×2m×2m=8m3,此时钢绳的拉力F2=1.2×105 N;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 =G-F2;即ρ水gV排 =ρgV-F2,代入数据可得:1×103 kg/m3 ×10N/kg×8m3 =ρ×10N/kg×8m3 -1.2×105 N,解得ρ=2.5×103 kg/m3,故D正确,故选ABD。

28. 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2m

5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 N

33

D.构件的密度为2.5×10kg/m

【答案】ABD

【解析】由图可知,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因此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A正确;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浸入的深度为2m,则构件的边长为2m,故B正确;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 N,故C错;构件完全淹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2m×2m×2m=8m3,此时钢绳的拉力F2=1.2×105 N;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 =G-F2;即ρ水gV排 =ρgV-F2,代入数据可得:1×103 kg/m3 ×10N/kg×8m3 =ρ×10N/kg×8m3 -1.2×105 N,解得ρ=2.5×103 kg/m3,故D正确,故选ABD。

29. 回顾所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是采用模型法 B.研究电流时,将其比作水流,是采用比较法

C.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法从而制成滑动变阻器,是采用缺点列举法 D.将固体按熔化特点不同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是采用分类法

【答案】ACD

【解析】A、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可以形象地说明光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是采用模型法.故A正确;

B、电流比较抽象,不能直接观察.水流能够直接观察,研究电流时,将其比作水流,采用的是类比法,不是比较法.故B错误;

C、将导线缠绕即节省了空间,又制成了滑动变阻器,利用了缺点列举法.故C正确; D、将固体按熔化特点不同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采用的是比较法.故D正确. 故选ACD.

30. 下列物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

B.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 C.紫砂壶不属于连通器

D.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

【答案】BD

【解析】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不但受到重力而且受到浮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地磁场能对地球附近的磁体产生磁力,所以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故B正确; C、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故C正确; D、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BCD.

31.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R和R1均为阻值为4.5Ω的定值电阻,R0为电路保护装置。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标有

“1.5V 0.5W”字样的灯泡L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 B.电流表选用0~3A的量程

C.通电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示数会发生变化 D.调节滑片P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答案】ABC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灯泡L、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一半串联后再与定值电阻R并联,然后它们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R支路的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由P=UI可得,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由

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30Ω,故A正确;

(2)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等于定值电阻R1、灯泡L、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一半串联后的总电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大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即UR>U滑=5V,则通过R的电流:

,则电流表选用0~3A的量程,故B正确;

(3)因电源的电压恒定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变,故C错误;

(4)调节滑片P的位置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发生变化,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发生变化,由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可知,并联部分的电压发生变化,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通过R电流发生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B.

32. 如图,感应式IC饮水机已在我县很多学校使用.广大同学喝上了没有污染、充满活力、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其简单工作原理如下:IC卡靠近感应区后,利用无线射频的方式对卡内的消费金额进行消费确认并完成扣款操作。同时接通连在小电动机上的开关,小电动机控制出水阀门。与小电动机相连的还有一个温控开关,如果水不开,出水阀门也不能工作。根据以上描述及你学

习的有关物理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电动机的原理是电生磁

B.与小电动机连接的两个开关是串联的 C.IC卡控制小电动机开关的原理是磁生电 D.通过感应能够扣费说明电磁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BCD

【解析】A.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A错误。

B.小电动机控制出水阀门。与小电动机相连的还有一个温控开关,如果水不开,出水阀门也不能工作。所以两个开关不能工作是串联的,故B正确。

C.IC卡控制小电动机开关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 D.通过感应能够扣费说明电磁波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 答案为BCD。

33. 郑小楚同学用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已知两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均为G,单个滑轮的所受的重力均为G1,且郑小楚用甲、乙两装置都将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了相同的高度。忽略空气阻力及摩擦,则在郑小楚提升物体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机械效率大于乙装置的机械效率

B.图甲中绳端移动的距离大于图乙中绳端移动的距离 C.力F甲做功的功率大于力F乙做功的功率

D.郑小楚用甲、乙两装置提升物体时,做的有用功相同

【答案】AD

【解析】ABC、图甲中,两个都是定滑轮,因空气阻力、摩擦不计,所以F1=G,s=h,绳子的速度v1=v物,甲拉力做功的功率:P1=F1v1=Gv物,甲的机械效率:一个动滑轮,则n=2,s=2h,空气阻力、摩擦不计,所以

;图乙中,一个定滑轮、,绳子的速度v2=2v物;

乙拉力做功的功率:,乙的机械效率:

,比较可知,甲装置的机械效率大于乙装置的机械

效率,甲中绳移动的距离小于乙中绳端移动的距离,力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力F乙做功的功率,故A正确,BC错误;

D、由题知,重物重力相同,物体升高的高度相同,根据W=Gh知做的有用功相同,故D正确. 故选AD.

34.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竖直悬浮在水中和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

C.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力大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力 D.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强小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强

【答案】AC

【解析】A、由图知,甲悬浮在水中,甲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乙漂浮在水中,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A正确;

B、甲、乙两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和悬浮条件可知:F浮甲=G甲,F浮乙=G乙,由于两球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所以浮力相等,故B错误;

C、根据F浮=F向上-F向下可知:F向上=F浮+F向下,由于甲悬浮,乙漂浮,则F甲向下>0,F乙向下=0,所以,F甲向上>F乙向上,故C正确;

D、由图知,甲下表面的所处的深度大于乙下表面的所处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故D错误; 故选AC.

35.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BD

【解析】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A不正确;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故B不正确;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故C正确;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正确,故选ABD。

3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ACD

【解析】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有关,空气流速越快、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手上液体的温度,故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A说法正确;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周围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B说法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说法正确;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答案选ACD。

3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B.雾霾弥漫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却不一定增加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AC

【解析】内能是组成物质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组成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A说法正确;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雾霾是物质细小颗粒,故雾霾弥漫不是分子运动造成的,B说法错误;机械能与内能是不同形式的两种能量,故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内能不一定增加,C说法正确;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减小,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说法错误,答案选AC。

38. 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在热水中滴入墨水,热水很快变色,属于扩散现象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36℃

D.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热量,沙石比热容较小,其升高的温度比水多

【答案】BD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A说法错误;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故墨水进入热水中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B说法正确;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23℃,C说法错误;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越小温度变化越大,D说法正确;答案选BD。

39. 关于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

【答案】AB

【解析】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之间有力的作用,从而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A说法正确;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消耗水蒸气的内能,软木塞的机械能增加,故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说法正确;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说法错误;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两气门均关闭,故这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说法错误;答案选AB。

4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磁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BD

【解析】A、地球周围有磁场,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A错误; B、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C、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磁悬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D正确. 故选BD.

41. 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移动过程中,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B.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 C.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D.如果通电线圈在磁场作用下转动,则线圈的机械能是由电能转化来的

【答案】BD

【解析】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而电荷的移动不一定是定向的,故周围可能不存在磁场,A说法错误;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B说法正确;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的曲线,C说法错误;通电线圈在磁场作用下转动,消耗电能,线圈获得机械能,故该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说法正确;答案选BD。

42. 图所示,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干簧管。下列关于干簧管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干簧管的金属簧片属于磁性材料 B.簧片被磁化后A端是N极 C.簧片被磁化后B端是S极

D.干簧管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A

【解析】干簧管中的金属片在磁场的作用下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即金属片能够被磁化,故制作干簧管的金属片属于磁性材料,A说法正确;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规律可判断出簧片磁化后的A端时S极,簧片磁化后的B端时N极,BC说法均错误;干簧管是根据磁性材料能够被磁化的原理制成的,D说法错误;答案选A。

43. 小倩在实验室看到这样一件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有机玻璃做成矩形框架,上面镶嵌了两

组磁铁,上边一组南极向下,下边一组北极向上。将金属棒静止放置在金属导轨上,金属导轨一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正负极连接。闭合开关,电池、金属导轨和金属棒形成回路有电流流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棒仍然静止在金属导轨上

B.如果改变电流方向,金属棒仍向原来方向运动

C.如果将漆皮完好的漆包线绕成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一小段距离作为转轴放到金属导轨上,闭合开关后线圈一定会连续转动起来 D.这个实验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意思是金属棒处在由两组磁铁构成的磁场中,故金属棒中有电流通过时,金属棒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A说法错误;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当其中之一改变时,金属棒受到力的方向均改变,B说法错误;如果将漆皮完好的漆包线绕成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一小段距离作为转轴放到金属导轨上,因两端的漆包线的绝缘层没有刮掉,线圈中不会有电流,故闭合开关后线圈一定不会转动,C说法错误;该实验演示的就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D说法错误;答案选D。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他的动能 B.利用核电站发电时,把核能转化为电能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火箭发射神州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神州飞船的机械能增加

【答案】BD

【解析】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因速度不变,故动能大小不变,减小的重力势能克服做功转化为内能,A说法错误;利用核电站发电时,消耗的是核能,得到的是电能,故把核能转化为电能,B说法正确;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汽车为参照物的,C说法错误;火箭发射神州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故神州飞船的机械能增加,D说法正确;答案选BD。

4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时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B.起重机将水泥构件匀速提升,在提升的过程中,水泥构件机械能增加 C.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对苹果做功,苹果的重力势能增大 D.推出的铅球在下降过程中增加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答案】BD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远地点时势能最大,近地点时动能最小,A说法错误;起重机将水泥构件匀速提升,在提升的过程中,动能大小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故水泥构件机械能增加,B说法正确;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苹果在重力方向上通过距离,故重力对苹果做功,苹果的动能增大,C说法错误;推出的铅球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增加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D说法正确;答案选BD。

46. 中国科技馆中有一件叫做“最速降线”的展品,图是它的示意图。其中有甲、乙两条轨道,甲

为直轨,乙为弯轨,两轨道的起点高度相同,终点高度也相同。若将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分别放在甲、乙两轨道的起点,同时释放,发现在乙轨道上的小球B先到达终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不计阻力,A和B两小球到达终点时动能相等 B.在起点处小球B的重力势能大于小球A的重力势能 C.小球B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A全程的平均速度 D.全程中重力对小球B做的功大于重力对小球A做的功

【答案】AC

【解析】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小球由起点到达终点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两球重力势能减小量相同,故到达终点时动能相等,A说法错误;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在起点处小球完全相同即质量相同,小球的高度相同,可得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B说法错误;同时释放,发现在乙轨道上的小球B先到达终点,可知B球通过的路程大,用时小,故小球B全程的平均速度大,C说法正确;全程中重力对小球做的功W=Gh,两球完全相同即G相同,h又相同,可得全程中重力对小球B做的功等于重力对小球A做的功,D说法错误;答案选AC。

47. 图所示的四件展品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倒装壶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B.水转连磨是利用太阳能加工粮食的机械 C.赤道式日晷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来计时的

D.多壶式滴漏的受水壶中水量均匀增加,计时才会准确

【答案】AD

【解析】倒装壶利用连通器内同种液体液面是相平的原理设计的,A说法正确;水转连磨是利用水的机械能加工粮食的机械,B说法错误;赤道式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来计时的,C说法错误;多壶式滴漏是利用滴水的多少来计量时间,为了计时准确受水壶中水量要均匀增加,D说法正确;答案选AD。

48. 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A时,电阻为0Ω

B.导体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粗细相同的导线,长的导线电阻一定较大

D.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一样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较大

【答案】ABC

【解析】AB、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长度、横截面面积,与电阻两端电压无关,与有无电流无关,故AB说法错误;C. 导体的材料未知,所以,长导线的电阻不一定比短导线的电阻大;若是同种材料粗细相同的导线,则长的电阻一定大,故C说法错误;D.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长度、横截面面积,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一样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较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ABC.

点睛: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49.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

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

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杆是导体

B.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

C.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D.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答案】ABC

【解析】A.由题可知,金属棒能导电,所以该金属棒是导体,故A正确。

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排斥”,验电器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故B正确。

C.原来A验电器带负电荷,有多余的电子,B验电器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一部分电子从A运动到B,因此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故C正确。 D.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由C可知,一部分电子从A运动到B,由于电子是负电荷,所以电流的方向是由B到A,故D错误。 答案为ABC。

50. 一段铜线的电阻为R,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流强度为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由铜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B.R的大小与U有关 C.铜线的电阻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 D.R的大小与I无关

【答案】ACD

【解析】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铜线的电阻R与其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故A正确;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故B错误;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故C正确;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故D正确,故选AC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