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818
2.用含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O 转移的途径是( )。 A.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B.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C. 葡萄糖 —— 氧 —— 水
D. 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3. 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 )。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核糖体 D. 丙酮酸+内质网 4.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的中间产物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5. 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结核杆菌 D硝化细菌
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和氧气的参与分别发生在 ( ) A. B.
C. D.O2参与产生CO2 7.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能生成大量ATP的阶段是 ( )
A.由葡萄糖分解成丙B.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和[H]时 C.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时
D.葡萄糖分解的[H]和丙酮酸分解出的[H]与O2结合生成H2O时
8.人体内的葡萄糖经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的去向是( ) A. B.贮存在线粒体中 C. D.贮存在高能化合物中
9.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 ) A.呼吸作用减弱 B.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
10.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和分解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 A.叶绿体、葡萄糖 B.线粒体、叶绿体基质 C.线粒体、葡萄糖 D.高尔基体、核糖体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1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成水;②与碳结合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二、非选择题
1.(填空)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加入A后,O2不能被消耗;加入B后,细胞质中丙酮酸增多;加入C后,线粒体中ADP增加;加入D后,丙酮酸减少,这四种抑制剂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抑制葡萄糖分解;______抑制丙酮酸分解;_______ 抑制[H]氧化成水;_______抑制ATP生成。
2.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如下图),分别进行以下四项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3支试管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_______ (2)实验二: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3支试管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3支试管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
(4)实验四: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从理论上,发光最强的是_______试管。
3. 实验探究:某同学为了探究酸碱度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1)实验用具:烧杯、注射器 4 支、凡士林、干酵母粉、葡萄糖、配制好的pH 分别为 5 、 6 、 7 、 8 的缓冲液。
(2)实验步骤:
① 用开水配制质量分数为 10% 的葡萄糖溶液 100mL ,冷却到室温( 26℃ )后,加入 4g 干酵母粉,反应 10min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记录:产生 2mL 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毫升数表示为产气量)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pH 时间 ( s ) pH=5 8 pH=6 7 pH=7 6 pH=8 7.5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回答问题: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等到葡萄糖溶液冷却后再加入酵母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2【答案】D
18
【解析】C6Hl2O6被氧化分解产生H20和C0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0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答案】A
【解析】 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内含有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及线粒体,葡萄糖能在其中完成整个有氧呼吸作用过程并产生 CO2。在线粒体中参与反应的底物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 4【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产生;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第一、二阶段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为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完全相同的。 5【答案】A
【解析】A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D是原核生物没线粒体,但它们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没错,应该是第三阶段在细胞膜内膜上进行。 6【答案】 B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C02的产生在第二阶段,O2的参与在第三阶段。 7【答案】D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释放能量的情况,第一、二阶段释放的是少量能量,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
8【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9【答案】A
【解析】食物要保鲜,要适当降低其呼吸作用。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和呼吸常用的物质(葡萄糖)。 11【答案】D
【解析】ABC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是正确的。A细胞呼吸的进行需要一系列的酶来催化;B人体内所有细胞都在进行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是错误的,因为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 12【答案】C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去向。氧是第三阶段才参与进去的,氧要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形成水,这一反应是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的。 13【答案】D
【解析】识记有氧呼吸三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葡萄糖初步分解是在第一阶段,产物为丙酮酸;丙酮酸的消耗在第二阶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H]的氧化在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三个阶段都有能量释放,能量转移给ADP生成ATP。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二、非选择题: 1.【答案】DBAC
【解析】抑制[H]氧化成水那就是[H]与O2这个反应被抑制,所以O2的消耗减少 ;
抑制葡萄糖分解,使丙酮酸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因为葡萄糖分解得丙酮酸
抑制ATP的形成,使ADP的消耗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因为ATP的形成要消耗ADP 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葡萄糖的消耗减少,因为葡萄糖分解得丙酮酸
2.【答案】
(1)丙酮酸、葡萄糖、C02 和H20
(2)丙酮酸、C02 和H20 、C02 和H20 (3)酒精和C02、葡萄糖、酒精和C02 (4)丙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三个过程以及三个过程的场所及其产物。 3【答案】
②取 4 支注射器,分别标号 A 、 B 、 C 、 D ③分别抽取 2mL 含酵母的葡萄糖液
④A 、 B 、 C 、 D 再对应抽取 pH 分别为 5 、 6 、 7 、 8 的缓冲液,并用凡士林涂抹在针头及有关地方 。 ⑤观察并记录各注射器针筒推柄上升 2mL 所需的时间
(4)pH 为 7 时,酵母菌的发酵速率最快,过高或过低的 pH 都会影响酵母菌中酶的活性,影响发酵速率 (5)防止酵母菌被高温杀死以及防止酶失去活性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知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