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存货舞弊的案例

存货舞弊的案例

来源:吉趣旅游网


存货舞弊的案例

【篇一:存货舞弊的案例】

一、前言

在形形色色的利润操纵手法中,资产造假占据了主要地位。我国近

年来影响较大的财务报表舞弊案绝大多数与资产项目的造假有关,

上市公司琼民源、蓝田股份、东方锅炉、成都红光就是其中的典型。

造假的公司一般使用五种手段来非法提高资产价值和虚增盈利,即

虚构收入,虚假的时间差异,隐瞒负债和费用,虚假披露以及资产

计价舞弊。其中资产计价舞弊是资产造假的惯用手法。而存货项目

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又导致存

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对其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中外上市公司中,涉及存货舞弊的案例为数众多,其中比较著名的

有麦克森&罗宾斯公司、斯温道色拉油公司、权益基金、 zzzz 百斯

特公司,法尔莫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光实业公司、天津广夏(集团)

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所策划的舞弊方案给带来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下面就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美国法尔莫公司案予以介绍。

二、法尔莫公司案例

从孩提时始,米奇 莫纳斯就喜欢几乎所有的运动,尤其是篮球。

但是因天资及身高所限,他没有机会到职业球队打球。然而,莫纳

斯确实拥有一个所有顶级球员共有的特征,那就是他有一种无法抑

制的求胜欲望。

莫纳斯把他无穷的精力从球场上转移到他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他首

先设法获得了位于(美)俄亥俄州阳土敦市的一家药店,在随后的

十年中他又收购了另外 299 家药店,从而组建了全国连锁的法尔莫

公司。不幸的是,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资产造假 未检查出来的存

货高估和虚假利润的基础上的,这些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莫纳斯及

其公司的破产。同时也使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 五大 事务所损失了数

百万美元。下面是这起案件的经过:

自获得第一家药店开始,莫纳斯就梦想着把他的小店发展成一个庞

大的药品帝国。其所实施的策略就是他所谓的 强力购买 ,即通过提

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首先做的就是把实际上并不盈利

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用自己的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

和利润。然后凭着自己空谈的天份及一套夸大了的报表,在一年之

内骗得了足够的投资用以收购了 8 家药店,奠定了他的小型药品帝

国的基础。这个帝国后来发展到了拥有 300 家连锁店的规模。一时

间,莫纳斯成为金融领域的风云人物,他的公司则在阳土敦市赢得

了令人崇拜的地位。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导致这个精心设计的、至少引起 5 亿美元损失的

财务舞弊事件浮出水面之时,莫纳斯和他的公司炮制虚假利润已达

十年之久。这实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

认为因公司以低于成本出售商品而招致了严重的损失,但是莫纳斯

认为通过 强力购买 ,公司完全可以发展得足够大以使得它能顺利地

坚持它的销售方式。最终在莫纳斯的强大压力下,这位财务总监卷

入了这起舞弊案件。在随后的数年之中,他和他的几位下属保持了

两套账簿,一套用以应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一套反映糟糕的现实。

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 水桶账户 ,然后再将该账产的

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都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

们仿造购货、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

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财务部

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 300 家药店中的 4

家进行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

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 4 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

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 296 家药店。如果不考虑其会计造假,法尔

莫公司实际已濒临破产。在最近一次审计中,其现金已紧缺到供应

商因其未能及时支付购货款而威胁取消对其供货的地步。

注册会计师们一直未能发现这起舞弊,他们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这项审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诉讼中损失了 3 亿美元。那位

财务总监被判 33 个月的监禁,莫纳斯本人则被判入狱 5 年。

三、案例分析:如何识别存货舞弊

为何注册会计师们一直未能发现法尔莫公司舞弊的迹象呢?或许,

他们可能太信任他们的客户了,他们从报纸上阅读到关于它的文章,

从电视中看到关于莫纳斯努力奋斗的报道,从而为这种欺骗性的宣

传付出了代价;他们也可能是在错误的假设下执行审计,即认为他

们的客户没有进行会计报表舞弊的动机,因为它正在大把大把地赚

钱。回顾整个事件,只要任何人问一下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即 一

个以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公司怎能赚钱? ,注册会计师们或许就能

够发现这起舞弊事件。

此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存货审计是如此的重要,也是如此的复

杂,使得存货舞弊并非仅凭简单的监盘就可查出。不过,如果注册

会计师能够弄清这些欺骗性操纵是如何进行的,对于发现这些舞弊

将会大有帮助,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必须掌握识别存货舞弊的技

术。

(一)存货价值的操纵手法

存货的价值确定涉及两个要素:数量和价格。确定现有存货的数量

常常比较困难,因为货物总是在不断地被购入和销售;不断地在不

同存放地点间转移以及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存货单位价格的计算

同样可能存在问题,因为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平均成本

法以及其他的计价方法所计算出来的存货价值将不可避免地存在较

大的差异。正因如此,复杂的存货账户体系往往成为极具吸引力的

舞弊对象。

不诚实的企业常常利用以下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存货造假:虚构

不存在的存货,存货盘点操纵,以及错误的存货资本化。所有这些

精心设计的方案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虚增存货的价值。

1、虚构存货

正如莫纳斯所做的那样,一个极易想到的增加存货资产价值的方法

是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项目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

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

以及虚假的定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因为很难对这些伪造的

材料进行有效识别,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证实存

货的存在与估价。

2、存货盘点操纵

注册会计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客户存货的监盘来获取有关存货的

审计证据。因此,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执行和记录盘点测试显得非

常重要。遗憾的是,在一些存货舞弊案件中,审计客户在数小时之

内就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因而,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足

够的措施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可信性。

举例来说,假定审计客户在会计期间结束前五天收到一大批货物,

随之将所有与之有关的验收报告和以及它们的复印件抽出,并

在审计进行期间将其隐藏起来。然后,在存货实物盘点时,雇员们

再将这些货物清点并计入注册会计师测试的那批货物中去。

显然,在上例中实物存货将被高估,同时有相同金额的负债被低估。

对于客户来说,采取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存货高估的金额将会被混入

整个销售成本的计算之中。遇到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比

例或趋势分析以发现可能的舞弊。另外,也可以检查会计期间结束

后一段时间内的款项支出。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有未在采购日记账

中记录的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就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3、错误的存货资本化

虽然任何存贷项目都可能存在不恰当资本化的情况,但产成品项目

中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关产成品被资本化的部分通常是销售

费用和管理费用。为了发现这些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生产过程

中的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以获取归入存货成本的费用归集与分配过

程是否适当的信息。审计客户往往可列出很多看似非常充分的理由,

用以支持通过对存货项目进行资本化而增加利润的处理。此类舞弊

往往是财务总监在总裁的指使下实施的。因此,在对关键人物的正

式访谈中,如果怀疑有人指使他们夸大有关存货的信息,注册会计

师应采取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以责难的态度迫使其说出。

(二)盘点的局限性

证实存货数量的最有效途径是对其进行整体盘点。注册会计师必须

合理、周密地安排盘点程序并谨慎地予以执行。盘点的时间应尽量

接近年终结账日。在盘点时应尽可能采取措施以提高盘点的有效性,

比如各存放点同时盘点、停止存货流动以及盘点数额达到合理的比

例等。不过,即使注册会计师谨慎地执行了该程序,也不能保证发

现所有重大的舞弊。这是因为存货的盘点测试存在以下局限性:

(1)管理当局往往派代表跟随注册会计师,一方面记录下测试的结

果,同时也可掌握测试的地点及进程等情况。这样,审计客户就有

机会将虚构的存货加计到未被测试的项目中,从而错误地增加存货

的总体价值。

(2)在执行盘点测试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一般会事先通知客户测试

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其做好盘点前的准备工作。但是,对于那些有多

处存货存放地点的公司,这种事先通知使管理当局有机会将存货短

缺隐藏在那些注册会计师没有检查的存放点。

(3)有时注册会计师并不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以进一步检查已经封

好的包装箱。这样,为虚报存货数量,管理当局会在仓库里堆满空

箱子。

(三)通过分析程序识别可能的存货舞弊

既然靠监盘并不能发现所有重大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执行分

析程序。

一个不诚实的客户可通过多种途径去操纵存货信息。注册会计师必

须从多种思维角度去看待那些数据,以最大可能地发现有关的舞弊

行为。不仅要推测舞弊是如何进行的,而且要推测客户为什么要舞

弊以及客户为什么要将这种违规做法作为首要的选择。也就是说注

册会计师要对管理当局进行重大存货舞弊的动机和机会进行评估以

发现资产造假行为。

1、管理当局舞弊的动机

客户进行舞弊的动机可谓多种多样,对其进行分析并在执行审计过

程中予以考虑将有助于发现可能的舞弊。以下列举了导致管理当局

产生舞弊冲动的几种常见原因:

客户公司正面临财务困难。

错列预提费用 ,隐瞒利润案

1995 年 11 月,税务人员对某工业企业的 预提费用 利息 进行审查时,

发现该企业每月预提利息费用 2 万元,共计 8 万元。经询问企业并

无短期借款,调阅记帐凭证,发现其摘要注明为基建借款 200 万元,

月利率 10 。

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20000

贷:预提费用 利息 20000

按规定,长期借款利息,如在建工程处于建设期,应计入工程成本。

长期借款利息应在长期借款帐户核算。

很明显,该单位错用科目,增加企业费用,减少利润,偷漏所得税。

应调整帐务,补缴税款。

帐务调整:

1.红字冲销原错误分录:

借:财务费用 80000

贷:预提费用 利息 80000

2.补计所得税: 借:所得税 2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200

3.将所得税及财务费用结转利润:

借:财务费用 80000 贷:所得税 200 本年利润 53600

4.上缴税金:

借: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200

贷:银行存款200

5.结转预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 80000

贷:长期借款 应计利息 80000

我的职业生涯开始于某 4 大师事务所,从事了一些年的外审工作,

也有 1 年多的海外交流工作经验,但毕竟老 pa( 下级员工私下对合伙

人的称呼 )不是我的目标,自认也没有能力熬到那把椅子,于是进入

了一家美国 500 强公司, db ,担任亚太区内审经理。说是经理,其

实就是一干活的,上有领导,下无小兵。但现在想来,这些年 干活

的经历让我掌握了大量内审的工作经验,就是老外所说的 hands-on

经验。同时,我还要完成写报告 (全英文),清 q (报告交给老板

复核会有很多问题 query , 要一一清除 ),组织子公司管理层和总部领

导一起开会,跟踪发现事项 ( issue )的解决 说实话这些年确实很忙,

但回头看来还是相当充实的一段经历。相比于整日埋头于报告和开

会的那些纯粹 经理 来说,我自认为这些年的内审实务经验让我的工

作更扎实,也让我在和高管们的沟通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其实你如果在企业呆久了,就会发现大多数的管理人员擅长的其实

是 说 ,而且是说条条框框的道理,真的让他们 做 ,或者让他们说

出细节和门道,他就开始支支吾吾模模糊糊了。作为内审,这个时

候你就开始觉得脑子有点乱了,其实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家伙开

始胡诌了 !这个时候你一般有两个选择: 重复刚才的问题,重点词汇

做强调,让他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个做法会给他一个下马威,当然有

时候也会引起他的防范和反感,对接下来的工作不利,或者 就此打

住,私下里找其他途径获取答案 这样做会给他留点面子,但增加审

计时间,而且你从其他途径获取的答案如果形成 issue, 你还需要回

到他这里来确认。否则写在报告里就会留下后患,这是后话了。

说岔了,言归正传。说起我从外审转入内审后不久,和比我年长几

岁的另一个经理在上海闵行区的一家子公司作审计。这是一家工厂,

负责生产产品卖给中外的关联方销售公司,年销售额 $100 m (1 亿美

元)以上,其 president 也因为身为 1 million club 的一员,而且又

是 db 在中国的元老,而在整个集团享有较高的声望。审计过程中,

我发现该公司在其他应收款 (or) 科目某年底有 240 万元的余额。对外

资企业来说, or 科目的余额一般比较固定,无非是一些押金 /质保金,员工借款,待摊费用等。因此看到这笔不小的金额挂在年底我觉得

有些奇怪,问,回答是年底清库存时有些不需要的原材料卖给第三

方形成的余额。

一般来说,对于外审而言,看到这里也就可以了,毕竟人家有,

又有合理解释,而且因为不是专项的样本测试,也不一定需要查 3

单对应(,订单,出库单 )。而且这笔余额次年 3 月底就没有了,

对外审来说通过期后事项也没发现有问题。

但对内审而言,这是一笔有点奇怪的交易,有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直接会冒出来: 把不需用的原材料卖给第三方在 db 甚至大多数企

业很少发生,尤其是这么大金额的一次性交易 ; or 显示的客户名称不

是该其企业的客户 (还记得该企业产品都卖给关联方么 ?) 这样的交易

发生在年底也比较奇怪,因为年底大家都忙着冲业绩,哪有时间来

整理库存。况且 db 对企业的存货余额有明确指标,存货太高会影响

管理层业绩。 相关的支持性文件是否都齐备,包括出库单,年后收

款单等。

于是找来财务总监,问出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事后的进一步审计

结果和财务总监的答案一并附上:问:这家客户 (a)是怎么找来的。

答:采购部门找来的。以前只从 a 这里买原材料,从来没有卖材料

给 a (采购部门找客户 ?)

问:为什么要卖材料给 a。这些材料当初是从 a 这里买的么 ?

答:我们自己不需要了,产品停止生产了。不是从 a 买来的。

问:你自己都不需要, a 买过去干什么,何况他为什么同意按照你的

库存价格购买, (a 是不是脑子有病 )

答: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问:卖出去的存货清单有没有

答:我去找找看 (过了两天弄了一份给我,但怎么看都像现编的, vat

上也没有明细 )

问:为什么这些型号的材料年底的存货帐上还剩很多 ?既然不需要了,

为什么不全部卖掉 ?

答:这些要问采购部 (采购部最后没有给出原因 )问:把 12 月份卖出

去的发货单找来给我看

答:当时很着急,没有相对应的出库单

问:那么物流公司的运单或者运输记录拿来看

答:是 a 安排的物流公司,我们这里没有任何单据。

问:发货没有任何记录是不是内控有问题

答:是的,这是我们的疏忽,以后一定改正 (财务总监觉得最后问题

落在内控失误上,无关痛痒,想赶紧认罪就这么完了。岂料我的兴

趣刚刚提起来 )问:3 月份这笔余额为什么没有了是收款么?

答:今年开始我们又收到了订单,开始逐步回购这些货物, 3 月份全

部按原价回购了,应收应付相抵。

问:其间没有实际的款项结算 ?

答:确实没有。

问:把 3 月份回购时候的入库单拿来看

答:找不到了。

问:这些货物卖出买进有没有合同

答:有 ,连忙拿给我看 (合同虽然简单,但没有明显漏洞,签字人是

采购经理。

她哪里知道我要这份合同不光是为了了解买进卖出的合同依据,更

是要拿到舞弊的罪证 因为整个故事到现在都是财务总监跟我 说 的,

没有出库单,入库单,运单,销货 /购货清单,就是说没有任何的纸

面依据,万一他们到时候翻供,我这里就什么证据都没有了。但这

份合同形成了最重要的证据,把整个卖出买进的过程说的一清二楚,

签字盖章,再也赖不掉 )

事后我有把一部分的相关问题问了一遍采购经理,得到了近似的答

案。最后再问了 president, 他老人家竟然声称对整个事件不是很了

解!

这里就可以交代背景了,该公司作为集团内的主要生产厂家,管理

层最重要的业绩之一就是存货水平,年底的存货水平一定要降到指

标以下,才能拿到这部分的奖金。我想大家应该多少知道发生了什

么事情了吧 ?

具体的审计工作到此为止,毕竟我们不是律师,不能再继续深

挖。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不过瘾,因为这么多疑点还没有解开,也

远未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就是内审最特殊,

也是最需要水平的一点:你怎么样把所有现象都挖出来,有条不紊

的列在报告里,其中植入一条思路引导报告阅读者自己得出你想要

的结论。报告之外,我们还通过其他途径与该公司 president 的美

国老板取得联系,让他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另外,美国总公司的

也得知了此事,压下来让他们集团内部调查。最后的结果是:该子

集团的调查工作没有获得明确的结论,该 president 也没有供认造

假,但他的只拿到一半, 40 万人民币 ;该公司的财务总监 (就是前面

回答了很多问题的那位 ),3 个月后离职了。我相信这件事情不是她

主导,但因为她年轻也没有根基,做了替罪羊

我希望给各位分享的几点经验是:与外审不同,内审更多的要看合

规性(compliance), 合理性 (reasonableness) 。第二点需要一定的功

力;如果你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得到一些证据支持,要尽

力查下去。在这件事件中,我那位年长的同事曾经劝我别再多费力

气了,他觉得只是一笔常规的交易。内审不是,你不要希望弄

清黑与白,你需要做的是把现象和证据按照合理的方法列示给管理

层,让他们自己调查作出结论。你要相信,有些结果虽然你不一定

知道,但有你的功劳。作内审需要有热情,对内审缺乏热情,或者

不喜好钻研的内审,更多的会把工作留于表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