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84298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12.09
(21)申请号 2015204446.X(22)申请日 2015.06.24
(73)专利权人锦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
步涌同富裕A-2工业区A区第一、三栋(72)发明人李宇 刘功超 罗正春 王前进王彤国 李伟 刘维祖 杨佑升(51)Int.Cl.
B23B 5/3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模具内部包括有滚轮、靠模、支承、工件、车刀、拉力弹簧,在模具合口的端面壁上设置有回油槽,该回油槽上设置有连续连接在一起的X型沟槽,所述X型沟槽从回油槽的上端壁面上一直延伸至下端弯弧处,所述靠模串装在模具主轴端部,所述工件以左端台阶外圆和曲孔定位在靠模端面。本实用新型在模具合口的端面壁上设置有回油槽,使得铁屑更易随之移动的油膜进入回油槽内,进而使得模具开合模时更不易出现咬死的情况,使得模具生产的稳定性较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铁屑也就更不易将模具的分型面划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使用成本,减少修模次数及其费用。 C N 2 0 4 8 4 2 9 8 6 U CN 20484298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模具内部包括有滚轮(1)、靠模(2)、支承(3)、工件(4)、车刀(5)、拉力弹簧(6),其特征在于:在模具合口的端面壁上设置有回油槽(7),该回油槽(7)上设置有连续连接在一起的X型沟槽(72),所述X型沟槽(72)从回油槽(7)的上端壁面上一直延伸至下端弯弧处,所述靠模(2)串装在模具主轴端部,所述工件(4)以左端台阶外圆和曲孔定位在靠模(2)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模(2)与工件(4)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滚轮(1)通过支承固定在刀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模(2)与工件(4)的回转中心、车刀(5)刀尖及滚轮(1)轴心三点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刀(5)的刀尖与滚轮(1)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始终压在靠模(2)上。
2
CN 204842986 U
说 明 书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
1/2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模具分型面上的导模块由于导模块本体近分型面的表面为平滑的,则当导模块本体表面存在铁屑时,在模具开合模时,上下模之间容易咬死,而导致模具无法正常的合模或开模,从而影响模具生产效率,并且容易使得模具的分型面上出现较多划痕,进而影响模具合模或开模的精度。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输入脱模油的开槽结构来解决此类问题。由于模具划伤,需要修模,而修模占据模具行业的一个相当大的成本,长期使用不理想的模具修模费用也是一个可观的数据。[0003] 如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开油槽结构,该开油槽槽沟71中部的X型沟在之前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合模具分型面,采用断断续续的连接面,但这种结构在现实生产中会出现分型面部分有油,一部分无油,仍然会导致分型面卡死现象。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模具内部包括有滚轮、靠模、支承、工件、车刀、拉力弹簧,在模具合口的端面壁上设置有回油槽,该回油槽上设置有连续连接在一起的X型沟槽,所述X型沟槽从回油槽的上端壁面上一直延伸至下端弯弧处,所述靠模串装在模具主轴端部,所述工件以左端台阶外圆和曲孔定位在靠模端面。[0006] 进一步的,所述靠模与工件同轴。[0007] 进一步的,滚轮通过支承固定在刀架上。[0008] 进一步的,所述靠模与工件的回转中心、车刀刀尖及滚轮轴心三点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车刀的刀尖与滚轮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0010]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始终压在靠模上。[001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模具合口的端面壁上设置有回油槽,使得铁屑更易随之移动的油膜进入回油槽内,进而使得模具开合模时更不易出现咬死的情况,使得模具生产的稳定性较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铁屑也就更不易将模具的分型面划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使用成本,减少修模次数及其费用。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3
CN 204842986 U[0013]
说 明 书
2/2页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开油槽结构示意图。[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开油槽结构示意图。[0015] 附图中标记:滚轮1;靠模2;支承3;工件4;车刀5;拉力弹簧6;回油槽7;槽沟71;X型沟槽72。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0017] 请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的开油槽结构,模具内部包括有滚轮1、靠模2、支承3、工件4、车刀5、拉力弹簧6,在模具合口的端面壁上设置有回油槽7,该回油槽7上设置有连续连接在一起的X型沟槽72,所述X型沟槽72从回油槽7的上端壁面上一直延伸至下端弯弧处,所述靠模2串装在模具主轴端部,所述工件4以左端台阶外圆和曲孔定位在靠模2端面,所述靠模2与工件4同轴,滚轮1通过支承固定在刀架上,所述靠模2与工件4的回转中心、车刀5刀尖及滚轮1轴心三点在一条水平直线上,所述车刀5的刀尖与滚轮1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所述滚轮1始终压在靠模2上。[0018] 图1模具结构示意图,为保证机模具的密封性,模具内部合口端面设有回油槽7,靠模2串装在模具主轴端部,工件4以左端台阶外圆φ565f6mm和φ9H曲孔定位在靠模2端面,靠模2与工件4同轴作等速转动,滚轮1通过支承3固定在刀架上,靠模2与工件4的回转中心、车刀5刀尖及滚轮1轴心三点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并且车刀5刀尖与滚轮1轴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将模具的横向进给丝杆与螺母脱开,借助拉力弹簧6的弹力使滚轮1始终压在靠模2上。随着主轴旋转,靠模2与滚轮1接触点径向发生变化,滚轮1就会带动中溜板横向移动,从而使固定在刀架上的车刀5横向移动,再加上车刀纵向进给。本实用新型在模具合口的端面壁上设置有回油槽7,使得铁屑更易随之移动的油膜进入回油槽内,进而使得模具开合模时更不易出现咬死的情况,使得模具生产的稳定性较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铁屑也就更不易将模具的分型面划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使用成本,减少修模次数及其费用。
[00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4
CN 20484298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5
CN 20484298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