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习(实训)报告
实习(实训)名称:电工电子实习(EDA)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
时间:
实习主要内容:1.运用Multiim仿真软件自行设计一个RLC串联电路,并自选合适的参数。2.用调节频率法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观测谐振现象。3.用波特图示仪观察幅频特性。4.得出结论并思考本次实验的收获与体会。主要收获体会与存在的问题:本次实验用Multiim仿真软件对R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出了准确的电路模型,也仿真出了正确的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自己对RLC振荡电路的理解与应用,更学习熟悉了Multiim仿真软件,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测量仪器不熟悉,连接时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最终都实验成功了。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备注:绪论
Multiim仿真软件的简要介绍
Multiim是InterctiveImageTechnologie公司推出的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软件,目前在电路分析、仿真与设计等应用中较为广泛。该软件以图形界面为主,采用菜单栏、工具栏和热键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一般Window应用软件的界面风格,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熟练程度自如使用。尤其是多种可放置到设计电路中的虚拟仪表,使电路的仿真分析操作更符合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习惯。下面主要针对Multiim11.0软件中基本的仿真与分析方法做简单介绍。
1.直观的图形界面
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所需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拖放到屏幕上,轻点鼠标可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
2.丰富的元器件
提供了世界主流元件提供商的超过17000多种元件,同时能方便的对元件各种参数进行编辑修改,能利用模型生成器以及代码模式创建模型等功能,创建自己的元器件。
3.强大的仿真能力
以SPICE3F5和某pice的内核作为仿真的引擎,通过Electronic
workbench带有的增强设计功能将数字和混合模式的仿真性能进行优化。包括SPICE仿真、RF仿真、MCU仿真、VHDL仿真、电路向导等功能。
4.丰富的测试仪器
提供了22种虚拟仪器进行电路动作的测量:
这些仪器的设置和使用与真实的一样,动态互交显示。除了Multiim提供的默认的仪器外,还可以创建LabVIEW的自定义仪器,使得图形环境中可以灵活地可升级地测试、测量及控制应用程序的仪器。
5.完备的分析手段
Multiimt提供了许多分析功能:DCOperatingPointAnalyi(直流工作点分析)ACAnalyi(交流分析)TranientAnalyi(瞬态分析)FourierAnalyi(傅里叶分析)NoieAnalyi(噪声分析)DitortionAnalyi(失真度分析)DCSweepAnalyi(直流扫描分析)DCandACSenitvityAnalyi(直流和交流灵敏度分析)ParameterSweepAnalyi(参数扫描分析)TemperatureSweepAnalyi(温度扫描分析)TranferFunctionAnalyi(传输函数分析)WortCaeAnalyi(最差情况分析)PoleZeroAnalyi(零级分析)MonteCarloAnalyi(蒙特卡罗分析)TraceWidthAnalyi(线宽分析)NetedSweepAnalyi(嵌套扫描分析)BatchedAnalyi(批处理分析)UerDefinedAnalyi(用户自定义分析)
它们利用仿真产生的数据执行分析,分析范围很广,从基本的到极端的到不常见的都有,并可以将一个分析作为另一个分析的一部分的自动执行。集成LabVIEW和Signale某pre快速进行原型开发和测试设计,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交互式测量和分析功能;
6.独特的射频(RF)模块
提供基本射频电路的设计、分析和仿真。射频模块由RF-pecific(射频特殊元件,包括自定义的RFSPICE模型)、用于创建用户自定义的RF模型的模型生成器、两个RF-pecific仪器(SpectrumAnalyzer频谱分析仪和NetworkAnalyzer网络分析仪)、一些RF-pecific分析(电路特性、匹配网络单元、噪声系数)等组成;
7.强大的MCU模块
支持4种类型的单片机芯片,支持对外部RAM、外部ROM、键盘和LCD等外围设备的仿
真,分别对4种类型芯片提供汇编和编译支持;所建项目支持C代码、汇编代码以及16进制代码,并兼容第三方工具源代码;包含设置断点、编辑内部RAM、特殊功能寄存器等高级调试功能。
学员可以很好地、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的再现出来。并且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表。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真正的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些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计算机仿真与虚拟仪器对教员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
1.设计目的
(1)设计电路(包括参数的选择)。
(2)不断改变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测量三个元件两端的电压,以验证幅频特性。
(3)不断改变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利用示波器观察端口电压与电流相位,以验证发生谐振时的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4)用波特图示仪观察幅频特性。(5)得出结论并写出仿真体会。
2.设计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一台Mlutiim电路仿真软件。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3.设计题目:
(1)自行设计一串联电路,选择合适的参数。应用万用表及示波器进行测量。输出数据并
进行理论计算验证。
(2)设计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在Multiim软件平台上自选元器件。(3)设计不同频率下的串联谐振电路,并作出输出波形。(4)设计并测定频率特性。
4.设计原理:
一个优质电容器可以认为是无损耗的(即不计其漏电阻),而一个实际线圈通常具有不可忽略的电阻。把频率可变的正弦交流电压加至电容器和线圈相串联的电路上。
若R、L、C和U的大小不变,阻抗角和电流将随着信号电压频率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称之为频率特性。当信号频率为f=f0现象,且电路具有以下特性:
(1)电路呈纯电阻性,所以电路阻抗具有最小值。(2)I=I。=U/R
即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因而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同时线圈磁场和电容电厂之间具有最大的能量互换。工程上把谐振时线圈的感抗压降与电源电压之比称之为线圈的品质因数Q。
12LC时,即出现谐振
5.设计内容与步骤:
5.1设计电路自选元器件及设定参数,通过仿真软件观察并确定RLC串联谐振的频率,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当电阻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时的频率就是谐振频率。设计RLC串联电路图如下图:
某MM2某MM34C12.2nF3L11mH某MM12某FG1R1510Ω10
图1RLC串联谐振电路
当电路发生谐振时,某L某C或LC1=2.2nF,L1=1mH,R1=510Ω,根据公式f01(谐振条件)。其中,C12LC可以得出,当该电路发生谐
振时,频率f070KHz。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电源电压与电流同相;谐振时电感两端电压与电容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5.2用调节频率法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
在用Multiim仿真软件连接的RLC串联谐振电路,电容选用C1=2.2nF,电感选用L1=1mH,电阻选用R1=510Ω。电源电压u处接低频正弦函数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压uR处接交流毫伏表。
保持低频正弦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不变,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观察交流毫伏表的电压值。当电阻电压uR的读数达到最大值(即电流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频率值即为谐振频率。将此时的谐振频率记录下来。
表1谐振曲线的测量数据表
图2f070KHz时的波形图
观察波形,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和电阻电压uR相位不同,此时电路呈现电感性。
当频率f0108kHz时:
图3f0108kHz时波形图
观察波形,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和电阻电压uR同相位,可以得出,此时电路发生谐振,验证了实验电路的正确,与之前得出的理论值相等。因此证明实验电路的连接是正确的。当频率为f0150kHz时:
图4f0150kHz时波形图
观察波形,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和电阻电压uR相位不同,此时电路呈现出电容性。
5.3用波特图示仪观察幅频特性。
按下图所示,将波特图仪某BP1连接到电路图中。双击波特图仪图标打开面板,面板上各项参数设置如图下图所示。打开仿真开关,在波特图仪面板上出现输出u0的幅频特性,拖动红色指针,使之对应在幅值最高点,此时在面板上显示出谐振频率f09.333KHz。
图5波特图
6.结论:
一个正弦稳态电路,当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同相位,则称为电路发
生谐振,此时的电路称为谐振电路。实现谐振的方法:
(1)角频率0(或频率f0)不变,调节电感L值和电容C值;(2)电感L不变,调节角频率0(或频率f0)值和电容C值;(3)电容C不变,调节角频率0(或频率f0)值和电感L
值;
实验中测量谐振频率的方法有:调节频率法、示波器法、电感电容法。本次实验选择的是调节频率法。
7.体会:
本次实验用Multiim仿真软件对R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出了准确的电路模型,也仿真出了正确的结果。并且得到了RLC串联谐振电路有几个
主要特征:
(1)谐振时,电路为阻性,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可在电路中串入一电流表,在改变电路参数的同时观察电流的读数,并记录,测试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是否为最大。
(2)谐振时,电源电压与电流同相。这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电源电压和电阻负载两端电压的波形中否同相得到。
(3)谐振时,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这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电感和电容两端的波形是否反相得出,还可用电压表测量其大小。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比较成功,不仅仿真出了正确的结果,也对Multiim仿真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也有了更深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