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游戏——浅谈大班户外建构游戏中的挑战性和安全性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游戏——浅谈大班户外建构游戏中的挑战性和安全性

来源:吉趣旅游网
探究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游戏

——浅谈大班户外建构游戏中的挑战性和安全性实践文/浙江省湖州市第三幼儿园 张 英

自由、无拘无束的孩子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活动,那就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他们着迷于游戏。在众多的游戏中,户外建构游戏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在游戏中幼儿运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来进行搭建,从而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和挑战。建构游戏的自主性带给幼儿的是一种自我的挑战,然而在幼儿进行挑战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户外建构游戏的挑战性是严肃的,它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而安全性的问题又是相当严重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健康承担。那么,在当下的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挑战性和安全性能否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求得共识、共通和共存呢?

【描述】片段一:

场景1:快乐的建构游戏开始了,只见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一阵后就不约而同地搬来了许多大小一样的积木。“我们来搭一个城堡吧。”不一会儿工夫,城堡的墙壁就初具规模了。

2017.12 保育与教育 P66场景2:随着墙壁的完成,孩子们开始搭建屋顶,一层层积木的叠高,让城堡的高度超出了孩子的高度。这时,豆豆拿来了两个砖块积木垫在自己的脚下,尝试着把一块长方形积木放在城堡的最顶端。

场景3:点点走了过来说:“豆豆,你的小垫子有点危险,你想盖屋顶么,我帮你扶一下吧。”豆豆看看她,无奈地说了句:“好吧,好吧。”

场景4:等老师一走开,豆豆又把那块积木拿了下来,然后邀来了自己的好朋友扶着自己,在摇摇晃晃中,豆豆终于把长方形积木放在了最顶端。“我们成功了!”孩子们欢呼雀跃。

片段二:

孩子们看到了草地上的三角梯,这是买来不久的新玩具,一个个跃跃欲试。只见班里的优优和贝贝一起扛着一把三角梯来到了操场中间。贝贝说:“我们把这个梯子立起来,来玩攀爬的游戏吧。”优优同意了贝贝的想法,两个人齐心协力终于把梯子立起来了。贝贝赶紧上去试试,才走了一个阶梯,老师走了过来:“这个梯子太高了,我们可以先尝试着让梯子平放着,这样更安全。”贝贝看看老师不情愿地说道:“好吧。”

【分析】

在上述两个片段中我们看到孩子在挑战自己搭建能力的同时也出现了自我挑战被的问题,无论是片段一中豆豆垫起脚搭建屋顶被制止,还是片段二中贝贝爬高梯被劝阻放低梯子,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挑战在老师的和控制下降到了最低值,幼儿的游戏激情也在慢慢地被消耗。从幼儿的表情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意犹未尽”。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性,在游戏中部分教师还是本着“安全第一,游戏第二”的想法,大量地裁减幼儿的户外范围,或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导致户外游戏

活动价值无法得到正常发挥。我们在提倡幼儿发挥自主能力的同时,对于这类活动中的挑战和安全,我们该如何去均衡呢?结合以上案例我们做如下分析:

(一)我来试一试——挑战和自我挑战

游戏的自主性带给幼儿的是一种自我挑战,儿童在游戏中往往不满足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以略高于原有水平的行为来挑战自己,简单地说,幼儿会去尝试更多的高水平游戏,从而达到自己的挑战欲望。例如片段一中的豆豆,在原有搭建水平的基础上,会去挑战高度的搭建,这就是孩子的自我挑战。但是,面对这些挑战,孩子们真的不怕么?其实不然,幼儿天生有一种自我的防御性抑制,当他们面对高难度的游戏情境时,会产生恐惧和紧张,这时幼儿会自己来降低游戏的玩法,降到自己能够接受的水平。因此,游戏是安全的,但教师却很难准确地来估计每个幼儿的原有水平。

(二)我们试一试——提升挑战的价值

户外建构游戏中的挑战性不仅带来了幼儿挑战的机会,还激发了幼儿的运动经验(如跳跃、攀爬、跨越、平衡等),在这些刺激中,幼儿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身体,学会相应的技能,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情绪,幼儿在这种既小心又大胆,既谨慎又放开的运动中,自我防护的能力在锻炼和提升。在片段中我们就能很好地看到孩子能力的提升,和朋友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对情绪的激发,这些都是游戏挑战的重要作用。

(三)大家一起来——挑战和安全的共性

那除了挑战,安全我们就可以放在一边了吗?回答是

否定的。如果说挑战是一个人的心脏,而安全就是一个人的血液,一个没有血液的心脏是不能够工作的,而只有血液没有心脏那也不能存活。这也很好地让我们了解安全在游戏中的重要意义,安全是幼儿游戏的保障,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而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安全的范围,当幼儿越过了安全的范围,这时教师肯定要进

探究与实践2017.12 保育与教育 P67探行阻止。在安全范围之内教师的阻止和过度保护是违背儿童究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扼杀孩子的天性,不仅与《3- 6岁儿与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背道而实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教育者的最大牺牲。

践【对策】

在户外建构游戏中,我们既要有效地防止意外伤害,真正地保障孩子的安全,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体验探索和挑战的乐趣,这就是挑战和安全的共通、共存。那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的挑战性,又能确保幼儿的安全,教师和幼儿能做些什么?

(一)挑战让孩子自己来决定——“保护与自护同行”幼儿游戏中的安全问题可以发生在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些是可以预防的,有些却是防不胜防的,面对这些防不胜防的安全问题,孩子们能做些什么?《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自发地保护是幼儿自主性的又一种体现,幼儿是一个活动的个体,只有学会自发地保护,才能真正地保障自己的安全。而幼儿自发地保护也是幼儿挑战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1.自发形成游戏规则。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在幼儿眼里规则就是行为和方法的遵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会不时地去提醒幼儿规则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内容,那孩子们在户外建构中该怎样自发地形成这些游戏规则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形成这些游戏规则的不是个体而是一个团队或者是一个集体,在活动前幼儿要学会协商和制订游戏规则,场地、材料、人员的分配,在活动中幼儿要遵循一些安全事项,以及对幼儿动作进行相应的规范,例如在搬运中不能把积木横放,放置积木的时候要观察有无同伴,等等。这些游戏规则是融入在活动中的,而幼儿扮演的角色就是监督和督促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是规则的制订者也是规则的实行者。

2.游戏内容的安全设定。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幼儿自主地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根据内容幼儿自发地进行相应的设计,及时地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一个评估,了解游戏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例如在搭建中

2017.12 叠高的高度怎样是安全的,在拼搭中各个零件的结合是否牢固。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在活动中会根据自己保育与教育 的经验从低至高地来设计活动内容,以梯子为例,平放—低度放置—高度放置—竖起放置,幼儿会根据的能力和水平循P序渐进进行设计。幼儿自发地设计内容,自发地对活动的内68容进行纠正,在挑战自己的同时,幼儿也能自发地保护自己。

3.自发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自我保护。

在户外建构活动中幼儿可以尝试借用辅助材料来确保幼儿活动的安全,例如在搭建梯子中,幼儿可以尝试在梯子的周围放置一些海绵垫和棉花垫,防止幼儿的跌落和撞击。同时幼儿在穿戴上也要适当地进行保护,戴安全帽和手套,在

活动中减少相应的安全问题。

(二)教师——挑战和安全的坚强后盾

孩子们走在游戏的最前线,那我们教师该为幼儿做些什么?

1.准备空间

安全玩的前提是有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准备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在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之前,老师应对游戏场地和设施提前检查,例如场地上是否有堆积物,场地周围的建筑物有无安全隐患。游戏场地和设施需要每次都进行检查,以防万一,以预防为主。活动场地要满足幼儿的自然性、选择性、挑战性。

2.提供材料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重点,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前要检查投入材料的适宜性和安全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入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材料,对材料的大小和高低都进行相应的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积木及时排除,让幼儿操作时无后顾之忧。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安全保护设备,例如手套、安全帽、护膝等,防患于未然。当然,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教师也要考虑投入材料是否能挑战幼儿的能力,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降低材料的利用价值,一定要选择在适合幼儿使用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幼儿能力的材料。

3. 观察、记录、支持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一位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在旁安静地记录、拍照和摄影,仅在幼儿需要或者涉及安全问题的时候才介入游戏。在观察中,指导幼儿有序地游戏,虽然强调幼儿的安全,但我们并不主张禁止幼儿进行一些“冒险性”的活动尝试,因为幼儿需要有自己的探索、自我的挑战,若为安全而把他们的手脚“捆”起来,那无异于“因噎废食”。当幼儿出现一些在教师看起来可能存在危险性的活动尝试时,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他们注意安全事项,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出手制止。

放手让孩子去游戏,让孩子自己决定挑战的目标,让孩子自己小步递进,教师就简单地做一个旁观者,不能因为害怕而剥夺孩子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让孩子自己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