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04年,全国报送统计报表(下称入统)的规模以上注粮油加
1
工企业86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1.2%;民营企业92个,占76%。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445.2亿元,出口交货值50.2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分别比上年统计数增长47.4%、49.5%、104.9% 和 -47.9%;总资产负债率73.2%,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
按现价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区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9个省,其中:河南、江苏、山东均超过300亿元。 (一)大米加工业
2004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5666个,年生产能力9463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4741个,100-200吨7个,200-400吨123个,400-1000吨38个,1000吨以上的10个。在入统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28个,占2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3个,占0.4%;民营企业4415个,占77.9%。
入统企业大米总产量2257.1万吨,其中:特等米7.2万吨,
注1: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指:大米加工厂日加工稻谷能力30吨以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
厂日加工小麦能力50吨以上(含50吨),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加工油料能力30吨以上(含30吨)
1
占33.9%;标准一等米1310.2万吨,占58.1%;标准二等米139.2万吨,占6.2%。总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湖北、江西、黑龙江、江苏、安徽、四川、福建、辽宁、广东等9个省,其中湖北省达323.2万吨,江西省达262.5万吨,黑龙江省达219.2万吨。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71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09.5亿元,出口交货值5.3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资产总计335.3亿元,负债合计240.9亿元,资产负债率71.9%,年末从业人数11.5万人。 (二)小麦粉加工业
2004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1990个,年生产能力6508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1184个,100-200吨460个,200-400吨236个,400-1000吨95个,1000吨以上15个。在入统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20个,占2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6个,占1.8%;民营企业1434个,占72.1%。
入统企业小麦粉总产量2938.1万吨,其中:特制一等粉1215.3万吨,占41.4%;特制二等粉781万吨,占26.6%;标准粉342.8万吨,占11.7%;专用粉380.4万吨,占13%。总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广东、安徽、陕西、福建8个省,其中河南省达747.5万吨,山东省达4.7万吨。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61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69.4亿元,出口交货值5.1亿元,利润总额4.6亿元,资产总计326亿元,负债230.5亿元,资产负债率70.7%,年末从业人数11.6万人。
(三)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2004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0个,年生产能力为:油料处理5138万吨,精炼1460.5吨。其中: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下475个,100-200吨187个,200-400吨107个,400-1000吨74个,1000吨以上47个。在入统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
201个,占2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6个,占5.2%;民营企业3个,占72.2%。
入统企业食用植物油总产量953.8万吨,其中:大豆油527.7万吨,占55.3%;菜籽油230.8万吨,占24.2%;花生油53.3万吨,占5.6%;棉籽油35.5万吨,占3.7%。在总产量中,一级油346.8万吨,占36.4%;二级油211.5万吨,占22.2%;三级油68.7万吨,占7.2%;四级油190.3万吨,占20%。总产量超过50万吨的有江苏、山东、上海、福建、湖北、河南、河北、浙江等8个省,其中江苏省达170.9万吨,山东省达117.9万吨。
入统企业总产值1136.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66.2亿元,出口交货值39.8亿元,利润总额3.7亿元,资产总计732.8亿元,负债合计8.4亿元,资产负债率74.8%,年末从业人数11.7万人。
二、主要特点
(一)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规模有所扩大。2004年,入统规模以上企业共86个,比上年减少33.1%,但汇总后的总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等均高于上年,平均每个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861万元,比上年的1280万元增加1581万元。
在大米加工企业中,日加工能力400吨以上的大型米厂达48个,其中1000吨以上的达10个。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企业有47个,其中超过10万吨的有17个。前30名企业大米总产量达385.4万吨,占全部入统企业大米总产量的17.1%,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在小麦粉加工企业中,日加工能力400吨以上的大型面粉厂达110个,其中1000吨以上的达15个。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企业有
3
97个,其中超过10万吨的有39个。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小麦粉年产量达101万吨,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小麦粉年产量达91.5万吨。前30名企业小麦粉总产量达843.2万吨,占全部入统企业小麦粉总产量的28.7%,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中,日加工能力400吨以上的大型油厂达121个,其中1000吨以上的达47个。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企业有38个,其中超过10万吨的有18个。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食用植物油年产量达285.3万吨,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食用植物油年产量达157万吨。前30名企业总产量达859.9万吨,占全部入统企业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90.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二)产品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粮油产品加工精度和档次不断提升,优质高档米面油产品已占有较大比重,成为城市消费者的首选。2004年,特等米在大米中所占比重达到33.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特一粉、专用粉在小麦粉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1.4%和13%,分别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一级油、二级油(分别相当于原国家标准中的色拉油和高级烹调油)在食用植物油中所占比重合计达到58.5%,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的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米面油产品合格率较前几年均有较大提高。从整体上看大米和食用植物油产品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小麦粉合格率由2001年的4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70%左右。
(三)名牌工程步伐加快,品牌效应明显增强。几年来,粮油加工业积极实施名牌工程,大力培育和宣传知名企业和品牌,普遍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了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
4
量水平的提高,名牌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大米和小麦粉列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经过严格评价,共有7种大米产品和13种小麦粉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北大荒牌大米 五常市绿风优质米开发有限公司五常牌大米 黑龙江省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梧桐牌大米 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东南香牌大米 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牌大米 江西省樟树粮油公司玉珠牌大米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健牌大米 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古船牌小麦粉 天津利金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利达牌小麦粉 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五得利牌小麦粉 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有限公司甲家牌小麦粉 河北廊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廊雪牌小麦粉 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福临门牌小麦粉 江苏三零面粉集团公司苏三零牌小麦粉 青岛白樱花实业有限公司白樱花牌小麦粉 德州巨嘴鸟工贸有限公司巨嘴鸟牌小麦粉 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金苑牌小麦粉 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神象牌小麦粉 蛇口南顺面粉有限公司金像牌小麦粉
天山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山牌小麦粉 三、主要问题
(一)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经济
5
效益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2004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比上年减少18.2亿元,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对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走势判断失误,盲目进口,导致相当一部分进口大豆价格过高,企业严重亏损。
(二)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小麦粉产品合格率虽较前几年有较大提高,但仍处于偏低水平,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增白剂超标。此外,少数大米和食用植物油产品也存在黄曲霉毒素
B1或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超标问题。
四、建议
(一)继续加强粮油食品安全,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粮油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大事,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对提高粮油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粮油加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加强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严防增白剂、黄曲霉毒素B1、过氧化值等超标。要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加快建设农村放心粮油销售网络,扩大放心粮油在农村市场的占有率,使放心粮油工程不仅惠及城市居民,也惠及广大农村居民。
(二)积极实施粮油名牌工程。在开展放心粮油工程的基础上,要积极实施名牌工程,培育名牌产品 ,通过名牌工程,起到优化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作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全行业健康发展,使我国粮油加工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和改善大豆进口工作,建立企业的规避风险机制。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2000万吨以上,大大超过国产大豆总量,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原料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和大豆原油。为此,要重视国际大豆市场行情分析预测,改善进口管理;
6
有关行业组织(协会、商会)应加强大豆进口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工作;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更要学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附件:2004年度总产量10万吨以上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名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