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注重作文评改

注重作文评改

来源:吉趣旅游网


注重作文评改,提高教学实效

瓮安县玉华中学:王明祥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章家的重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老师批阅——学生改的模式,这看似完整的教学,实则是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绐至终都是以老师的意志为中心,由教师独家评改而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评改这一重要环节,这是一种低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或是评分式,或是评级式,或是评语式,教师越俎代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着实花了不少力气,弄得眼花缭乱,神志恍惚,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几乎是无动于衷,很少有动于衷,往往只是看分数,等级或批语,有甚至连批语也不看,就束之高阁,根本就不去考虑老师为什么要如此修改的道理,久而久之,学生由于得不到主动批改自己作文的实践机会,也因为得不到进步而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反思我们过去作文批改的收效甚微的实况,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失去了学生对评改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进一步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事,这就是以教师为本位的传统作文评改法的弱点。

那么评改学生作文,如何克服上述这个根本弱点,扭转被动局面而收到应有的批改效果呢?笔者认为,方法可以因教师的特长和和学生的实际而不同,但必须让学生在评改作文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着重培养学生自己评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处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方式,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尝试,笔者构建并动作了“一题多改”的作文评改模式,意在消除学生评改作文的被动性,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性,以进一步抽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我的做法主要分两大步骤:即作文前与作文后的评改。

一、作文前、要重视下笔前的“评改”。一般人,总是把评改看作是文章写毕之后的润饰工作,其实不然。这里所指的下笔前的“评改”,即是指学生自己或互相推敲写作提纲。这种下笔前的“评改”,其意义非常重要,这正如盖房子,首先要设计好图样,亦如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要是这一步功夫没用够。写起来就常写不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结果还是要不得,。这种事先“评改”提纲有大部份学生过去是不会做的,他们习惯于提起笔来就写,脚踏西瓜皮滑到算那里,有的学生即使写了提纲,也是为了应付教师抽查,或者初步认识到写提纲的好处,但还不承意识到,这是下笔前十分要紧的“评改”工作,我在这一教学环节,极力启发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了使这一点得到落实,在课堂巡视时,我总要将学生写得较好的提纲读出来,引导大家把下笔前的“评改”工作做妥贴。这一举错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盲目生和随意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

二、作文后,要充分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改”。好的文章总是经过作者苦心经营,反复修改,逐步瑧于完善的。然而,偏偏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过去一直没有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于是题目一个接一个的出下去,学生也便一篇一篇地下去,一个学期完成七、八篇 半生不熟的文章,算是教师和学生都完成任务,但效果却不甚显著。此类弊病,实有医疗之必要,其法不难,“一题多解”即是妙方之一,俗话说:“七篇、八篇不如七遍八遍。”这话启示我们,写文章不能写一篇丢一篇,而要对原作进行反复修改,不断锤炼。否则,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认识这个道理,是学生主动投入评改自己作文的前提。

进行“一题多解”的具体做法如下: (1)、典型引路。即教师事先选出优秀和中等水平的习作各一篇,即发给学生,布置他们于课外独立修改。然后在课堂上,先由教师评议一篇优秀的习作,给学生作示范,教师在评议中,既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又要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并简析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指出修改的路子。接着由前后桌四人小组“会修”一篇中的习作。此时教师巡视,热情启发学生大胆评议,提倡不同见解互相争辩。我在尝试这一环节中,目睹学生时而搔头凝思,时而喜上眉稍,时而窃窃私语,时而热情议论的情景,内心着实高兴,我感觉到 这一做法对钮转评改作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是颇有作用的。四人小组议论后,再在全班展开交流,既能集思广益,又为下步互相评点奠定基础。

(2)、互相评点 即由同桌两学生互换作文本,于课外互相评点(包括书写、标点、题目、开头、过渡、结构、选材、中心等),用铅笔在作文本上打上记号,供小作者在自我修改时作参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

生间互评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时又不断领会、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从而认识到 自己的短处,也达到取长补短之功效,同时“互相点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逐步养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学风,毋庸讳言,“互相点评”开始时,尽管教师在“典型引路”这一步已作示范,但学生的批改是不大可能人人如意,篇篇得法的,至于这种认识水平,评断能力的欠缺,经教师的点拨和同学的互相帮助是会逐步提高的。 (3)、“自我修改”,即要求学生抓住自己作文中的薄弱环节,自觉地反复修改。一改错别字和标点,二改文理不通的句子,三改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评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作文教学的归宿。“典型引路”,“互相评点”大都属于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要求学生把重锤敲打在“自我修改”这一鼓心上,这样一篇习作完成后,经过教师略阅,结合评讲优秀习作,,提供修改路子。在学生在“相互评点”的基础上针对原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对其中优秀和特差的作文,可再由教师批阅,肯定修改得好的部分,指出遗留问题后,继续让学生完成第三稿,直到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为止,经过这样的修改,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长进。

总之,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收效甚微,要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搞活作文评改是关键,而要“搞活”就得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使“主角”定位实现由“教师”向“学生”转化,朋反你不妨试一试,“一题多改”相信你定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