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哲学维度及真理视角下的“艺术终结论”研究-以黑格尔、阿多诺、

哲学维度及真理视角下的“艺术终结论”研究-以黑格尔、阿多诺、

来源:吉趣旅游网
  2019.06 

LANZHOUXUEKAN

  

哲学维度及真理视角下的“艺术终结论”研究

———以黑格尔、阿多诺、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为例

贾永平

摘 要 “艺术终结论”不单单是依据艺术自身的发展状况提出来的,而是一个关联着艺术与哲学以及艺术与真理关系的论题。要想真正弄清“艺术终结论”出现的原因及其内涵,需要从哲学维度以及真理视角对其展开研究。在具体研究中,为了更好地揭示艺术与哲学关系影响下的“艺术终结论”问题在西方历史中的嬗变,文章选取了在西方艺术发展中受哲学影响下形成的黑格尔、阿多诺、阿瑟·丹托三人的“艺术终结论”作为典型对象进行研究,从而使“艺术终结论”中关于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的多样性特征呈现出来。

关键词 “艺术终结论”;哲学维度;真理视角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9)06-0029-07

  西方自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之后,克罗齐、鲍桑葵、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多诺、阿瑟·丹托、汉斯·贝尔廷、理查德·舒斯特曼、卡斯比特等都对艺术终结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使得“艺术终结论”成为一个有着历史谱系的话语理论。“艺术终结论”并非是理论家们对现实艺术实践作出的一种简单论断,而是他们对在历史、哲学、美学等多重影响下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其涉及到西方艺术的现代转型和时代特征、概念界定和真理显现、自律性和审美经验等问题。有学者认为在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之后,后来的理论家们在研究这一论断时,将其分解为两个命题:“其一,艺术是否‘仍然是对我们的历史性此在来说决定性的真理的一种基本的和必然

作者简介:贾永平,博士,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基金项目:兰州城市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艺术终结论’话语中的艺术与真理关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LZCU-QN2018-15)。

29

①这实际上首先讨论的是艺术与真理的关系,的发生方式?’艺术的认识论问题。海德格尔在《林中

路》中,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对此分别进行了存在主义的和解释学的追问或阐释。作为一种哲学美学,他们显然顽强地直面黑格尔。其二,艺术是否会消亡?这里实际上谈论的焦点是艺术的

②“发展、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实践论问题。”艺术终结论”中有关艺术的认识论问题以及艺术与真理

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在探讨艺术与哲学关系时形成的。

③的确,“艺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无疑是需要上升到

哲学层面的。黑格尔、阿多诺和阿瑟·丹托提出的“艺术终结论”都深受自身哲学理论体系的影响。他们把艺术作为反映真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艺术进行哲学性思考,相继宣告了艺术走向终结。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那里,艺术是作为其精神哲学中理念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存在的。当艺术开始进行自我反思走向哲学时,艺术就终结了。在阿多诺的“艺术终结论”那里,艺术的终结是与其非同一性哲学密切相关的。“反艺术”的出现,就是非同一性哲学影响下的结果。在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那里,艺术的终结是在对黑格尔艺术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中提出来的。现成品艺术的出现使得艺术走向自我反思,艺术便走向了哲学。可见,在他们的“艺术终结论”背后潜藏着的是对于艺术进行哲学思考的问题以及艺术认识和把握真理的问题。“艺术终结论”就是在反思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过程中形成的。据此,从哲学维度以及真理视角对“艺术终结论”展开研究可以成为把握“艺术终结论”形成原因及其内涵的一个关键入口。

一、黑格尔“艺术终结论”中的艺术与哲学问题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真理本身是一个过程,即理念不断对象化自身,同时又不断认识自己的

④“过程。艺术终结论”正是其哲学体系演绎的结果。他在考察艺术时,更多地是从艺术与哲学的关

系出发,将艺术看作是显现真理的重要手段。黑格尔说:“我们用哲学的方法把艺术的美和形像的每一个本质性的特征编成了一种花环。编织这种花环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事,它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艺术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效用或游戏的勾当,而是要把精神从有限世界的内容和形式的

⑤因此,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使绝对真理显现和寄托于感性现象,总之,要展现真理。”黑格尔就是要

将真理本身与艺术联系起来,探求艺术对真理的表达和呈现,使艺术在求真和求美的过程中达到美与真的结合。

黑格尔将艺术放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中,放在绝对心灵的发展过程中,认为艺术可以宗教与哲学一道来实现和认识绝对心灵。他说道:“艺术美既不是逻辑的理念,即自发展为思维的单纯因素的那种绝对观念,也不是自然的理念,而是属于心灵领域的,同时却又不停留在有限心灵的认识和行动

⑥黑格尔进一步对艺术和宗教、哲学在绝对心灵领域中的上。美的艺术的领域是绝对心灵的领域。”

①②③④⑤⑥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卷),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310页。朱国华:《艺术终结后的艺术可能》,《文艺争鸣》1999年第4期,第51页。

刘悦笛:《艺术终结之后———艺术绵延的美学之思》,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第1页。朱立元:《黑格尔美学论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8页。

1979年,第335页。[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20页。

30

地位进行了判定,将它们之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作了分析。他认为:“艺术就它的最高的真实价值来说,就要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出:艺术是和宗教和哲学属于同一领域的。在绝对心灵的一切范围里,心灵都解脱了它的客观存在的窄狭局限,抛开它的尘世存在的偶然关系和它的

①但是,目的与旨趣的有限意蕴,以便转到省察和实现它的自在自为的存在。”艺术与宗教和哲学又

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认识和把握绝对理念时所采用的形式不同。黑格尔认为艺术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感性形象来认识和把握绝对理念,宗教是通过抽象的表象的意识来认识和把握绝对理念,而哲学是通过用思维的形式来认识和把握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的直观形式是初级的,宗教的表象形式居中,哲学的思维形式是最高级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艺术及其直观形式在认识和把握绝对理念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又不是唯一的,而且还不是最优的表现形式。他说道:“艺术只有在它和宗教与哲学处在同一境界,成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的最深刻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时,艺术才算尽了

②然而,他又明确说:“我们一方面虽然给与艺术以这样崇高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它的最高职责。”

提醒这个事实:无论是就内容还是就形式来说,艺术都还不是心灵认识到它的真正旨趣的最高的绝

③之所以如此,④对的方式。”是因为“按照艺术的形式来说,艺术不免要局限于某一种确定的内容。”

也就是说,艺术这种感性表现的形式能够表现绝对理念,但是没有脱尽感性形式的残余,因而达不到绝对理念所要求的纯精神性的层面。“因为心灵的本质和概念就在思考,所以只有当心灵用思考深入钻研了自己活动的一切产品,因而把它们第一次真正变成它自己的东西时,它才终于得到了满足。

⑤但是,我们将来还会看的更清楚,艺术还远远不是心灵的最高形式,只有哲学才能证实它。”

在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发展阶段中,艺术处于表现绝对理念的初级阶段,绝对理念尽管能够通过艺术显现自身,但是由于艺术还坚持客观化的有限形象,因而绝对理念无法再无限地发展自身了。在艺术之后,还有更高的宗教与哲学阶段。只有达到哲学思维的阶段,才能真正把握到绝对理念和真理。一旦艺术开始超越自身越出显现的圈子进入反思绝对理念的地步,艺术就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从而引发了艺术走向终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不单单牵涉艺术自身,而是深受其哲学影响的结果。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所隐含的真理性命题是归属于哲学领域的,艺术是呈现真理的一种不完全的方式。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中所蕴含的艺术哲学思想也影响到后来理论家们关于艺术与哲学之间关系的认识。M·怀特关于这种影响作了很好地阐述:“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那位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

⑥因此,深受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影响,后来的思想家们在对显著的颂扬。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

“艺术终结论”进行论述时饱含着浓厚的哲学意味。

①②③④⑤⑥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21页。同上。

同上,第13页。同上。同上。

[美]M·怀特编著:《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杜任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7页。

31

二、阿多诺“艺术终结论”中的艺术与哲学问题

阿多诺的“艺术终结论”是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之上的形成的。阿多诺谈到艺术走向终结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在于工具理性统治下形成的大众文化工业给人们带来了同质性的消费品,使得主体的个性需求被压抑和同一化。艺术在大众文化工业统治下的社会环境中失去了应有的批判性。艺术想要继续保持批判现实的功能,就必须拒绝与大众文化工业同流。这样的话,艺术就只能通过表现异质性的东西来维护艺术的职能,于是就走向了“反艺术”。阿多诺寻求艺术的异质性和差异性正是其在哲学体系中秉持非同一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对非同一性进行了阐述。“作为归类于概念之下的实体的抽象同一体将脱离这本体之物。改变概念性的这个方向,使它趋于非同一性,这是否定辩证法的关键。对概念中的非概念物的基本特性的洞见将结束这种概念所产生的(除非被反思所终止)强制性同

①可见,在这里阿多诺是想要破除概念中具有的同一化特征,走向非同一性。在阿多诺看来,要一。”

达到非同一性就必须经过否定才能获得。在这种的否定过程中,才能出现差异、对立、批判等打破同一性体系的要素,才能获得个体性和特殊性,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存在。这种非同一性对应的否定不同于对黑格尔思想中的否定之否定。他说道:“非同一物不像某种自身是肯定的东西那样可直接获得,也不是靠对否定之物的否定来获得。这种否定不像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本身就是一种确证。对黑格尔的思想来说,肯定之物是从否定中产生的,不单是和他青年时期反对的那种肯定性有共同的阿多名称。把否定之否定等同于肯定性是同一化的精髓,是带有最纯粹形式的形式原则。”②可见,诺的非同一性哲学中呼唤的否定性是一种绝对的否定。

阿多诺在处理艺术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上,一方面认为艺术能够承载真理所要求的批判性功能,另一方面,真理性内容从根本上还需要哲学反思才能把握,当然也不能忽视艺术中具有的通向真理的功能。阿多诺说:“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truthcontent)就是对某一单个作品之谜的客观解答或揭示。单个作品之谜由于需要揭示,因此也就指向作品的真理性内容;而真理性内容只有凭借哲学

③阿多诺以理解音乐作品为例对知解力和想象力两种理解艺术的方式进反思方能实际得以确定。”

行了比较。他认为:“竭力想要解开艺术之谜是一回事。知解特定的艺术产品则是另一回事。对特Versteben),是凭借体验对作品进行客观复制或重演。在这里入乎作品之内的体定艺术对象的知解(

验会发生作用,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犹如解释一首乐曲就意味着按照某人对作品应当如何演奏的理解来演奏一样。谜语特质恰恰使得知解力的思想观念成为问题。对艺术作品的完全内在的知解是一种虚假的和有偏差的知解方式,因为它受到艺术魅力的迷惑,但真理性内容则与这种魅力截然对

④通过想象的方式来感知艺术作品则是别样的,“以想象方式来感知艺术作品是完完全全的最立。”

靠不住的理解方式,然而,这也是通往真正理解的必要步骤。没有实际倾听就想充分领悟一部乐曲

①②③④

[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1页。同上,第156页。

1998年,第224页。[德]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同上,第213页。

32

的精髓,那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接近艺术。这种接近是达到知解的前提条件之一。在这一严格的意义上,解释性知解既消融也保存艺术的谜语特质。其影响取决于艺术的精神化和艺术经验,想象力则是后者的主要中介。精神化不是通过概念性解释,而是凭借将谜一般的事物具体化的方式,来处

①从以上两种方式来看,理谜一般的东西。”尽管真理是需要通过哲学的反思来实现的,但是对于真

理的把握,而是需要用艺术的手段来感受和体验。因为如果单从概念性解释的角度来进行的话,也许不能接近其中的真谛。

阿多诺认为:“艺术归根到底属认知活动。尽管表示不是认知客观对象的活动。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等于理解其真理性。这必然意味着理解其非真理性,这既关乎作品本身,也涉及外部世界的非

②阿多诺认为艺术本应承担真理赋予的批判性功能,真理性。”然而大众文化工业使得艺术失去了批

判性功能,这样就导致了艺术不能够真正地表现真理,从而面临着处于危机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要想改变这一危机处境,重新获得批判性功能,就必须打破同一性哲学的束缚和牢笼,转而采用一种否定的方式来表达非真理性。这种否定的方式就是不再将艺术作为美化现实的代言人,来求得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艺术真实必须相应地和人生一样粗糙、原始,被美过滤过的艺术起着人类行为的一面镜子的作用。艺术减去美的污名,就成了世界前进的方向。可以说,美化者就

③阿多诺就是要通过对艺术的美化者身份的否定,来真实地表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外部是合作者。”

世界的非真理性。

只有那些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表现现实不美的艺术,才能够让人们中看清楚现实的本来面目,认清工具理性造成的缺失,认识到社会与艺术面临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阿多诺提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即“反艺术”。“反艺术”在内容表达被异化了的现实和人生,在形式上采用不和谐、丑等反传统审美的表现方式。“反艺术”正是通过真实地将异化的社会现实呈现到人们的面前,以唤起人们对现实不合理的认识和抗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批判,引导人们走出由于工具理性统治所造成的桎梏。

总的来说,阿多诺之所以采用“反艺术”来呈现现实世界,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工具理性的过度发展,使得社会和主体都被压抑在同一性的秩序当中,个体的、感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和世界走向了异化。想要改变这种异化的状态,就需要艺术来实现审美救赎。但是,艺术也陷入了大众文化工业追求同一性的泥潭中。此刻,要重新唤回真理赋予艺术的批判职能,艺术就必须采用否定、对立的方式将工具理性支配下的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工具理性的否定。艺术走向“反艺术”,就导致了艺术在对自身进行否定的过程中走向了终结。

三、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中的艺术与哲学问题

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一方面离不开对黑格尔、阿多诺等理论家关于艺术哲学问题思想

①②③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1998年,第214-215页。同上,第447页。

2007年,第102[美]阿瑟·丹托:《美的滥用———美学与艺术的概念》,王春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

33

的继承和批判,另一方面也是关注现实艺术现象发展的结果。阿瑟·丹托在《美的滥用———美学与艺术的概念》一书中引用了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关于艺术存在和发展问题的话语,“显然,与艺术有关的一切,无论是艺术的内在生命,艺术与世界的关系,还是艺术存在的权利,都不再是不言自明

①他对所处时代的艺术现状进行了分析,的了。”认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艺术的概念意味着究

竟什么是艺术作品不再有任何内在限制,因此,人们再也无法分辨究竟什么是艺术品或什么不是。更糟的是,某件东西可以是艺术品,而与之极其相似的另一件艺术品却不是艺术品,因为眼睛看到的东西无法反映出两者的差异。这并非是说,某个东西是不是艺术品完全是武断认定的,而只是说传

②这种发现引发了阿瑟·丹托对艺术和哲学关系的探讨。统的标准不再适用。”

就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来看,阿瑟·丹托看到了在艺术史上存在着的艺术被哲学剥夺的现象。哲学通过两种方式对艺术进行着剥夺,一种方式是直接的剥夺,将艺术放置在于社会无用的地位,不把艺术当作显现真理的方式,通过贬低艺术而“终结”艺术。另一种方式是用哲学取代艺术。承认艺术作为真理显示的一种方式,赋予艺术显现真理的使命,通过最终使其走向哲学而失去自身。后一种剥夺方式的要义在于“当艺术使自身历史内在化时,当它开始处于我们时代而对其历史有了自我意识,因而它对其历史的意识就成为其性质的一部分时,或许它最终成为哲学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

③而这一论断正源自于黑格尔的历史当它那么做时,好了,从某种重要的意义上说,艺术就终结了。”

哲学。阿瑟·丹托借用了黑格尔关于艺术走向哲学意味着艺术终结的论断。他将这一论断用在解释杜尚和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展出的现成品艺术中。因为这些现成品艺术提出了如何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哲学性命题,现成品艺术需要艺术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走向了哲学。他提到:“黑格尔惊人的历史哲学图景在杜尚作品中得到了或几乎得到了惊人的确认,杜尚作品在艺术之内提出了艺术的哲学性质这个问题,它暗示着艺术已经是形式生动的哲学,而且现在已通过在其中心揭示哲学本质完成了其精神使命。现在可以把任务交给哲学本身了,哲学准备直接和最终地对付其自身的性质

④问题。所以,艺术最终将获得的实现和成果就是艺术哲学。”

在阿瑟·丹托的艺术哲学中,他提到:“艺术真正是什么以及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相对于艺术

⑤他认为问题的形式是“当艺术品表面上是什么或非本质上是什么)是哲学问题提出的错误形式。”⑥如何解释它们为什么与非艺术品之间不存在看得见的差异的时候,什么造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是艺术品。一旦这个问题被被意识到,那么一种新的艺术哲学层面就达到了。它意味着两个东西。“首先,它指的是它本身达到这种意识层面后,艺术不再承担追求其自身哲学定义的责任了。相反,这是艺术哲学家的任务。第二,它指的是不存在艺术品需要关注的方式,因为艺术哲学的定义必须容纳每一种、每一类的艺术———既容纳莱恩哈特的纯艺术,也容纳插图式与装饰性、具象与抽象、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原始与非原始的艺术,正如这些艺术彼此可能非常不一样。哲学定义必须包

①②③④⑤⑥

[美]阿瑟·丹托:《美的滥用———美学与艺术的概念》,第1页。同上。

[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9页。[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第18页。

[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王春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同上。

年,第39页。

34

①括一切,所以不排斥一切。但是最后,它指的是从这一点开始,艺术不再有可采取的历史方向。”

由上可以看出,阿瑟·丹托认为后历史时期之前的艺术史叙事模式充满哲学对艺术的剥夺,艺术进入了后历史时期获得了自由。然而艺术进入后历史时期,失去了历史方向。这种没有历史方向的艺术究竟走向何处,其未来发展变得不确定。

结语

我们从哲学维度及真理视角来研究黑格尔、阿多诺和阿瑟·丹托三人的“艺术终结论”话语理论,会发现其间都包含着一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涉及到艺术认识和把握真理的问题。在黑格尔那里,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在显现理念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但是由于其不能作为心灵的最高表现形式而让位于哲学走向终结;在阿多诺那里,艺术的终结意味着同一性哲学使得艺术失去了真理赋予的批判职能,艺术如果重新获得批判职能就需要采取解释现实来否定现实的方式,这样的话艺术在对自身进行否定变成“反艺术”的过程中走向了终结;在阿瑟·丹托那里,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与非艺术之间需要通过哲学反思才能界定。由于艺术走向哲学反思,艺术不再有确定的历史方向。

当然,黑格尔、阿多诺和阿瑟·丹托三人的“艺术终结论”话语的形成与艺术实践是分不开的。“艺术终结论”对于艺术实践的意义就在于对艺术概念以及艺术与真理关系问题的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做出转换和更新,是对艺术和艺术理论在遭遇危机时做出的回应。正如艺术日新月异,我们可以预言,关于艺术以及艺术理论发展的哲学思考会一直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贺永泉

Researchon“theEndofArt”fromPhilosophicalDimensionandthe

PerspectiveofTruth:TakingHegel,Adorno,ArthurC.

’s“theEndofArt”astheExampleDanto

JiaYongping

Abstract:“TheEndofArt”isnotonlyputforwardonthebasisofthedevelopmentofartitself,butalsoatopicrelatedtoartandphilosophy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artandtruth.Toreallyunderstandthecauseandconnotationof“theEndofArt”,weneedtostudy“theEndofArt”fromtheperspectiveofphilosophyandtruth.Inthespecificresearch,inordertobetterreflecttheevolutionof“theEndofArt”undertheinfluenc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rtandphilosophyinthewesternhistory,thearticleselects,AdornoandArthurC.Danto’s“theEndofArt”asthetypicalresearch,sothatthediversityofHegel“theEndofArt”canbepresentedintherelationshipbetweenartandphilosophy.

Keywords:“theEndofArt”;philosophicaldimension;theperspectiveoftruth

[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第40页。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