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捧袂(mèi)泠然(lěnɡ) 出岫(xiù) 决起而飞(xuè) ....B.央浼(miǎn)纤尘(xiān )盘桓(huán)叨陪鲤对(dāo) ....C.埋怨(mán) 潦水(lǎo) 迤逦(yǐ) 茕茕孑立(jié) ....D.遄飞(chuán)不省(shěng)得 流憩(qì) 战战兢兢(jī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老当益壮 一愁莫展 斐然成章 沧海一粟 B.相形见绌 沐浴清化 携幼入室 意气用事 C.骄首遐观 夙遭闵凶 乐天安命 欣欣向荣 D.天高地迥 三径就荒 垂天之云 如愿以尝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 描写了北宋末年农民的故事。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B.《庄子》乃战国时期庄周所著, 原为52篇, 现存33篇, 分为内篇7篇, 外篇15篇, 杂篇11篇。唐中宗曾下诏名《庄子》为《华南真经》。
C. 契诃夫,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与欧 • 亨利、莫泊桑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其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麦琪的礼物》等。 D.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边城》﹑《长河》﹑《石子船》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由于人类大量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B.随着“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在嫦娥一号卫星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于北京时间3月1日完成。
C.金科紫园樱花烂漫,柳丝轻拂,却少人驻足,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
接3月月考到来。
D.黄河三角洲属温带季风型气候,自北向南有小清河、黄河等几大水系,形成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日照充足,经济比较发达。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例: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
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二﹑科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6﹑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
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释]①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苦役的代称。②屏(bǐng)居:隐藏行踪而居。③锾:古代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一夜博赌千金立尽。 尽:完 .
B.而自歌以偿之。 偿:回报 .C.公子盍叩之? 叩:询问 .
D.因辞去,不复通。 通:通信 .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眼光的一组是( )
①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②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③王将军贫,非结客者。
④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亦铮铮。 ⑤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⑥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姬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
他们影响,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B.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
由于李姬的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C.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
失意远行之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
气节,不为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
四﹑按要求答题,完成12——14题。 12﹑翻译句子(3小题,共12分)。
(1)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分)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4分)
(3)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4分)
13﹑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歌,回答问题。(2小题,共8分)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
分析。(4分)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
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4分)
14﹑默写下列名句。(8小题,共8分)
(1) ,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
王阁序》)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李密《陈情表》) (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7)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8)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小说阅读(4小题,共17分)
《儒林外史》节选 吴敬梓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都陪着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他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郎中都不下药了。见此情况,他的侄子们便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窝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奶妈抱着孩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伸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乱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他只是摇头否定。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5﹑这段中如果不写两个侄子和奶妈的问话,直接写赵氏的言行是否显得简洁
些?为什么? (4分)
16﹑“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至少答
出两点来) (4分)
17﹑刻画严监生主要写了什么?刻画赵氏用了哪三种描写方法? (5分)
18﹑对于“赵氏分开众人„„登时就没了气”!这一节描写的主要意图,浅谈
你的理解。(4分)
六﹑语言运用题(3小题,共12分)。
19﹑请将下面的句子扩写为一个片段。要求:文理通顺,语言优美,50字左
右。(4分)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0﹑走在大街小巷,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洋节日”,身为炎黄子孙的你
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吗?请写出下列诗句所对应的传统节日。(4分)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4)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1) (2) (3) (4) 21﹑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骄傲,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请你举出实例进行证明。(4分)
七﹑作文题(共1题,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他又向小鱼发起了第二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小说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A泠然(línɡ) B央浼(měi)叨陪鲤对(tāo)D 省得(xǐng) 2, B A项中“愁”—“筹”;C项中“骄”—“矫”;D项中“尝”—“偿”。 3, C 《麦琪的礼物》 4, 5,
A
D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6,A 7,D 8,D
9,D “通”此处意思是“交往” 10,C ②⑥从对二人的态度可见,④从对二人的评价可见
11,A 李姬是贞丽的养女,由后文的“假母(养母之意)”可见 二, 文字题 12,(1)每翻译出一小句1分 (2)“峻”“逋”“急于星火”各1分,句意1分 (3)“襟”“带”“控”“引”各1分
13,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各2分)
⑵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言之成理即可) 14,略。 15,不是 如果这样:①情节发展便少了铺垫 ②无法通过严监生死前牵挂内容(心理活动)的比较来展示人物特征 ③无法在动作上进一步刻画严监生。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16,①提示下一回的内容 ②吸引读者读下回 ③结束本回内容,承上启下。 17,手、头和 眼睛。语言、动作、神态。
18,说明只有赵氏了解严监生的心理活动。说明严监生和赵氏生活期间,一贯十分吝啬。(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9,略
20,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21,22,略
附:文言文翻译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干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