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本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标音疑析

三本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标音疑析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三本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标音疑析

本文选取了三本现代汉语教材,探讨其中国际音标的标音问题,从而为现代汉语教材的国际音标内容的编排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国际音标 宽式标音 严式标音 音位变体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课程是一般高校中文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语音和语法、词汇、文字、修辞构成整个现代汉语的知识框架,语音是其重点。而本文要探讨的是语音中的一角——国际音标。

自1888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以来,国际音标就开始成为世界各国描写语音的一种通行工具,我国早期的一些语言学家,都开始自觉地使用这种工具,尤其是方言调查工作。而国际音标因其自身的工具性,也成为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的一个知识点。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很多教材都能完整而深入地介绍这一知识体系,但部分教材在国际音标的标音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笔者在此提出这些疑问,以就教于编者和读者,从而使现代汉语国际音标教学能更好地进行。

本文重点探讨以下三本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的标音。

二、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疑析

首先,我们探讨当前高校使用最广泛的一本现代汉语教材,即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廖本”),教育界对此教材向来比较推崇,这套教材出版近20年,前后修订四次。本文讨论其第四版,学界针对此套教材,多讨论语法、词汇、修辞部分,在语音方面探讨的较少,而在国际音标方面进行讨论的就更为少见,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问题,其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印刷问题

黄廖本上册第28页,附录三记载了三种记音符号对照表,c对应的国际音标应为[ʦ‘],而不是书上标的[t‘]。此种单纯印刷型问题,经过几次修订,出现频率已是大大减少,本书仅发现一处。

(二)标音前后矛盾

1.黄廖本上册第73页,普通话音节结构类型表,观察此表的整体标音,应该是采用严式标音,如“知”标为[t55],“道”标为[tɑu51],均较符合严式标音的要求,可是“我”标为[uo214],“外”标为[wɑi51],前者是宽式,后者则是严式,前后矛盾,此处“我”的严式标音应为[wo214]。

此表中“强”标为[tɕ‘iaŋ35],按照第96页音位变体的知识介绍,“强的严式标音应为[tɕ‘iɑŋ35]。

2.黄廖本上册第85页,轻声音节标音举例,“棉花”标为[mian35 xuə3],第92页练习中,“棉花”则标为[miɑn35 xuəɜ55],同一词汇,两处标音竟然有别。就笔者来看,前一标音应该有问题,无论用宽式还是严式,中间都不会是[ɑ],而后一标音如果从宽式角度而言,还是正确的。

(三)理论模糊

1.黄廖本上册第97~98页,在讲述普通话元音音位变体时,部分音位的变体表述不全,以致我们在具体标音时,不知该如何正确选择变体。例如:

/i/的主要音位变体分别是:作韵腹时为[i],作韵尾时为[I],作韵头(零声母)时为[j]。前两点表述较严密,可后一点就有点疑问了,因为[j]处举的例子均是零声母音节,并且在说明里,加了个括号说明是零声母,如:“叶”[jɛ],此处问题就在于,如果/i/作非零声母的韵头时,如“姐jiě”,该是什么变体呢?教材对此没有考虑周全。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u/、/y/中,教材均只描述它们作零声母的韵头时的变体,却没有表述出作非零声母的韵头时的表述方式。

2.教材中的严式标音,并非全部严式,而是部分严式,使得我们在标音时,尤其是严式标音时,不知如何把握这个度。

教材中,有一小节内容专门谈音位以及音位变体,但是教材在表述音位变体时,又有所侧重,如重点谈元音的音位变体,辅音、音调的变体则谈得很少。同时,在谈元音音位变体时,也是在某一条中,只使用这一条所涉及到的变体,没涉及到的还是用宽式,如第97页,/e/的变体之一为[e],其出现环境为韵尾[-i]前面,如“被”[pei],按照后面/i/的变体出现环境,作韵尾时,应为[I],即较正确的严式标音应是“被”[peɪ]。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几个元音音位变体上,以致学生经常问,为什么后面说要用[ɪ],而前面却还是用[i]。

3.教材第97~98页,对所有的十个元音音位都进行了变体描述,可是在第28页的三

种记音符号对照表,以及第51页的普通话韵母总表中,我们能发现的音位变体只涉及到出现频率较高的/a/、/e/、/ə/、//、/ɿ/这几个,而像/o/、/i/、/u/、/y/均表述不全。在前面的表格中,只出现了类似于宽式的表示符号,而后面的严格的音位其他变体均没有出现,因此,这种厚此薄彼的表述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在教材中找不到一个可以依赖的证据。

当前很多高校的考研题中,国际音标标音出现的频率很高,可是一方面各教材内容有别,比如某些音的变体的选择,不同的教材标注并不统一,同时,教材中这些表述的模糊性,也带给学生一定的困惑。纵观若干高校考研试题,仅发现北大某年考题上,对国际音标标音要求很明确,要求用严式标音,并且只标主要元音的变体。这就意味着,可以不标教材上表述不详的辅音、声调的变体,从而避免了和教材描述的不相符合。而其他高校的考研题上,则一般都只表述为:要求标严式音标,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提示,从而给考研的学子们带来很多困惑和矛盾。

三、邢福义本《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疑析

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国际音标的内容特别详实,相对其他现代汉语教材而言,在国际音标方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本教材避免了黄廖本教材中的很多细节问题。

(一)国际音标的严式和宽式界限分明,解释清楚

教材中,一般采用的是国际音标的宽式标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采用了严式。并且在教材第66页有一个很精当的注释:“本节在讲述某辅音音位和某元音音位的变体时,对所举例字一律标音位变体,而对该音位以外的音一般暂标音位;对该音位以外的音如果

标音位不能说明问题,则标音位变体。”就很清楚地解释了教材中某些地方标严式,某些地方又标宽式的做法的原因。相对而言,黄廖本如果在讲述音位变体时,能借鉴此处的解释,那在国际音标的内容编排上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国际音标的音位变体理论全面

教材中,对国际音标的变体描述特别全面,辅音、元音、声调都有详细的音位变体分析,而且在元音音位变体分析时,变体出现的环境描述特别清晰。如前面提到的,黄廖本中/i/作非零声母的韵头时的变体情况,该教材就解释得十分清楚:/i/作辅音声母音节韵头或作韵腹时,变体为[i],如家[tɕia55]。

虽然该教材一再强调国际音标的宽式和严式的区分,但是在几个具体音节的标音上,却没有处理好。如第53页的“张[tɑŋ55]”和第页的“花[ɸuɑ42]”,此处的韵腹都是[ɑ],而此处相关的音节,一般都标为[a],如“妈[ma55]”“搭[ta55]”,并且此处也没有特别说明,此处在/a/音位的标音上稍显混乱。

教材第69页有一个知识性错误,即“科”标为“[kɤ55]”,此处标音有误,“科”的声母应该是送气音,即“科”应标为“[k‘ɤ55]”。

四、胡裕树本《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疑析

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在国际音标的内容描述上,内容较简略,标音也大多采用宽式,只在特别提出时,提及一些严式说法,并且没有系统介绍音位变体的内容。但是该教材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材第42页,在提到普通话的擦音的时候,把r,写为[ʑ],此为知识性错误,正确的标法,应为:r[ʐ]。

(二)教材第59页,在说“ɑ”的变体时说,“ɑi、ɑn中的舌位较前,基本上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ɑo、ɑng中的“ɑ”舌位偏后,接近于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a]。”此处描述后面一部分有误,“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应该是[ɑ]。

(三)教材第60页,韵母国际音标表中,“ueng”记为“[ueŋ]”,而在第58页中,同一个“ueng”记为“[uəŋ]”,纵观全书来看,较正确的记法应该是“ueng[uəŋ]”。

五、结语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现代汉语教材国际音标内容的编排提出一些建议,望能引起重视。

(一)尽量少出印刷性错误。

(二)国际音标的内容介绍,既要全面完整,又要详略得当。如各教材在编写国际音标的音位变体时,一般详细介绍元音的变体,而辅音、声调的变体介绍就较简略,这是一种不错的做法。而有的教材出于整体内容考虑,有些内容不出现,也是可以的。

(三)国际音标的标写,应该前后一致,宽严分明。在教材各处出现国际音标的标写例音时,应该保持形式一致,并且要严格说明采用的是宽式还是严式,以避免学生混淆。

(四)标音练习,练习题目应当清晰。如要求做国际音标的标音练习,应具体说明是标宽式还是严式。如果标严式,是辅音、元音、声调均要标严式呢?还是元音标严式,或者音节的主要元音标严式?

总之,要从各个方面使国际音标的内容体系更完备、更清晰。国际音标的正确熟练运用,对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现代汉语教材在编排这一内容时,至少应该保证少出错误,甚至是不出错误,尤其是不出知识体系性的错误。

以上是我们对这三本教材在国际音标问题上的一些探讨。这三本教材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仍然是当前现代汉语课堂上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本论文摘要曾被北京市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收录。)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邵霭吉.一本常出常新的《现代汉语》教材——读黄廖本《现代

汉语》“增订四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3).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

[5]邱俊海,翟万林.对黄伯荣《现代汉语》教材的部分修订意见

[J].江南大学学报,2007,(4).

[6]孙宏开,江荻.描写中国语言使用的国际音标及附加符号[J].民

族语文,2004,(1).

[7]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吴海娟 北京 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 101601;李燕 北京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 100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