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必要性的思考
作者:魏欣茹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
摘 要: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并对阜新市总规修编重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总体规划;必要性;阜新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规划编制历程
阜新市曾经以资源型城市著称,以资源转型备受关注,阜新市的城市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历程也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相关。
阜新市历届、市都非常重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来,多次组织编制、调整总体规划层面的方案。1959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双百万”的大城市规划,1961年重编,开始后城市规划工作停顿。1980年在林声同志主持下编制《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10年)》(1982年版),1999年,市根据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阜新市编制的历版总体规划回顾详见如下列表。 阜新市历版总体规划回顾汇总表 二、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实践证明,2003年版总体规划符合当时阜新市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长远发展问题上显示出较强的预见性,为阜新市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玉龙新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城市空间良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阜新市在转型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现行规划拟定的经济社会阶段性奋斗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基本建成了以能源为基础,现代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为导向的综合型城市。全面增强了辐射和服务功能,作为辽宁西北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初步得到显现。 三、修编必要性分析
然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都发生深刻变化,《城市总体规划》(2003版)的时代局限性逐步显现,已经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破阜新,融入发展高地,统筹区域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改革试验区,社会经济要素向这两个区域集聚的趋势迅猛,受其辐射和带动,阜新市成为区域经济构架中的一个发展“节点”;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带来阜新市区域地位的迅速提升:阜新向东融入沈阳经济区,向西服务于北京,向南可联动锦州港,进而承接朝鲜、韩国、日本的辐射带动,向北辐射至东北地区西部,进而延伸至俄罗斯、蒙古国广大地域,阜新成为衔接“沿海”和“内陆”、“市场”和“资源”的区域“支点”和“枢纽”。
(二)盘活已有资源,构建多元经济结构,引领城市转型的基础已经夯实。
阜新城市转型10年,探寻出符合自身文化特点的发展模式。立足自有资源是阜新市城市转型的突出特点,在能源独大的经济结构中,挖掘自身潜力,盘活已有资源,在巩固优势资源的同时,壮大潜力资源,培育新兴资源,建立以“三大基地、七大集群”(包括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型能源,煤化工等“三大基地”,皮革产业集群、液压产业集群、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铸造产业集群、氟化工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玛瑙产业集群等“七大集群”)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氟化工为基础的新材料等产业成为阜新市新型工业化的先导。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及用地数量提出新的需求。
(三)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本质性转变,产业发展空间增长、置换和转移的压力骤增。 阜新市确定“三大基地、七大集群”为转型的战略性产业体系,在扩充产业结构的同时,空间布局和空间规模都发生巨大变化,煤化工基地、液压产业基地、皮革基地、林产品基地、新材料基地等都突破2003年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伴随煤炭开采业的衰退,煤矿工业用地功能置换步伐加快,从业人员转岗需求压力加大,必须寻求新的就业空间,增加新兴工业的建设用地。煤炭开采业衰退的潜在优势是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问题,《城市总体规划》(1982版)确定矿区用地51.41平方公里,这是其它城市发展所不具备的发展潜力。 四、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一是,区域统筹与沈阜、阜海联动 。
通过广区域分析,把握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和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机遇,顺应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区域统筹发展和沈阜、阜海联动发展为主要行动纲领,突出对位、补位发展策略,构思阜新市未来发展蓝图。 二是,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
在区域统筹与沈阜、阜海联动发展的框架下,找准城市发展定位,争取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确定总体发展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是,产业构建与空间布局 。
针对当前产业结构孱弱的发展状况,合理构建战略产业体系,贯通产业链,实现产业向多元化、集群化发展。同时,针对人口、产业向城市和城镇集中的要求,科学布局产业和城镇空间,实现土地利用的“增减挂钩”。 四是,中心城(镇)的发展与壮大
阜新市城镇空间分布具有典型农业地区特点,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城镇没有因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沿陆路交通走廊发展;同时,沿交通走廊的城镇也没有因此而发展得更壮大。在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下,面临沿交通走廊的城镇如何发展壮大和产业、人口向交通走廊集聚的问题,从产业支撑到空间拓展等层面,都迫切需要找到既切合实际,又能融入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中的有效路径。
五是,城市(镇)特色的彰显与培育。
城市(镇)特色是城市地域特征、城市文化与城市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也应该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阜新市的城市特色,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研究》,天津大学、郭志刚硕士论文 2.孙施文,城市规划作用的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6「9」 3.沈德熙,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考,《城市规划汇刊》,2002[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