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跨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一、主题:

  歌曲《春晓》

  二、学习目标:

  1.语文学科:鉴赏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与意境。能用恰当的声音朗诵古诗。

  2.音乐学科:运用柯尔文手势语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体验两声部合唱的乐趣。

  3.美术学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景色,并画出来。

  三.学习对象:

  xx级艺术专业学生

  四.活动流程

  同学们,说到春天,你能想到什么呢?各种景色、诗歌。提到诗歌我们一定都能想到《春晓》这首诗吧?

  1.鉴赏古诗:《春晓》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中国古诗词,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之手。这首诗是诗人隐居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导入歌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某某知多少。插入图片和音频为学生创设春天的真实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用传统语文课的古诗朗诵的形式,朗诵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情绪情感。

  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两种情感?

  制作图谱: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画面,将讨论的结果以画图的方式展示出来。

  节奏处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某某/知/多少。

  嗓音处理:前两句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表现见到春天的喜人景象;后两句可重读“落”字,表达对落花的惋惜之情。

  表情朗诵:结合自制图谱,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感知旋律:学生双手打开,按四拍子韵律左右摇摆,两个八拍后,播放歌曲《春晓》主旋律为其伴奏。

  3.哼唱旋律:教师采用逐句弹唱的方法,引导学生逐句哼唱,体态保持前面的状态。

  4.辅以手势:使用柯尔文音高手势语,逐句哼唱。

  5.学唱歌曲:学习用适中的力度、速度,连贯、柔和的气息流动方式唱前两句,用适中的力度,较快的速度,有弹性、更短促的声音演唱后两句。注意装饰音和休止符的唱法。

  6、拓展练习: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两个声部卡农式轮唱。

  五.学习资源:

  手机、电脑,鸿合白板

  六.技术工具及应用策略:

  利用互联网查找,通过制作图谱等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七.学习评价:

  本活动是一个“本土化”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旨在感受中国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美术的结合,并能用恰当的嗓音朗诵古诗、演唱歌曲。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有条理的分享探究成果,到达了预定学习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