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加哈尔滨小学语文“雏鹰杯”赛课活动,使我收益匪浅。可以说这是凝聚着校领导和老师们智慧与汗水的一节语文课,才让我有了十备《牛和鹅》的经历,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可称之为巧妙。
其一:课前的神话导入部分抓住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两种动物,而且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第一段一个很好的解释。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词语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既理解了词语,又练读了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对比着、交替着写活动的双方在表达上的作用等等。其中将文中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分别从文中筛选出来,进行体会,在还原文本,进行对比体会,细读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教师适当的语言暗示,如学生画我和鹅的表现的语句时“能够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画我的表现的时候用直线,画鹅的表现时用波浪线”的学法暗示。学生读鹅的表现时“她读得真好,突出了鹅嚣张的动作”的朗读方法暗示,无一不渗透着学法的有效指导。
其三:品味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整体教学思路的制定使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初读课文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时的质疑问难,分层理解(先交流“我”怕鹅的表现,在交流“鹅”不怕我的表现),对比品味与朗读,再到最后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无一不是顺水推舟,流畅自然。
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教师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学生质疑出——“为什么鹅不怕我,却怕金奎叔?”这个问题时,初步谈体会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学生回答是因为金奎叔不怕鹅,鹅才怕他,我怕鹅,鹅才不怕我的。第二个同学回答的也是这种理解。如果在第一个同学回答完之后,问学生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可能会说因为我弱小金奎叔高大结实,鹅才怕我不怕他的。然后在引导学生对这种看法予以引导指正。在后面自学讨论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时,学生就不会理解为鹅怕金奎叔是因为他高大结实了。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如果把男生和女生非角色读这一环节省略,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过去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发展了学生哪些语言呢?从这一节质朴实在的语文课中,我所学到的远胜于十节课,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备课很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精心琢磨自己的每一句话,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