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大家好!
听,那铮铮声!是金戈铁马换钿头红妆的从容,是替父从军十年归的忠孝两全,木兰的声音永久回响。
听,那巍巍英雄音!是踏波阿房宫、火烧连营的意气风发,也是虞姬难留、乌江自刎的悲壮,项羽的悲叹长久萦绕。
这些历史的声音不仅留存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更回响于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的耳畔,指引我们与历史的长河深切交融,使个人与社会历史深切钩连。
当我们正处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正处在直面时代风貌的今天,这些历史之声正是我们打开时代大门的开路人。
或许,曾经有人说,我们这代是“跨掉的一代”。诚然,互联与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给予了我们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传媒和广告塑造了我们近乎单面的世界观,使商品拜物教将我们牢牢控制。但是,这不是全部!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颜之乐的规劝历经千年而历久弥新。用诗意的、超越的、审美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去探寻个人世界的充盈,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我们承认韦伯所说的“现代的军装”对我们可以是一种保护,保护我们免于饥饿与贫穷,但同时那中华文明长河中对自由的呼唤指引我们拒绝异化社会,拒绝单向度的人为诗意的栖居而运思!
但是,同辈们,我今天更要呼吁的,不仅如此,更是我们这辈人对更大世界的更高的关怀!追求自由而无用的,追求诗意的栖居并不意味着钱理群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这样的历史之音是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的。
君可听闻苏格拉底的呐喊: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当代社会以高度理性的官僚制度运转之际,社会的高度分工把人固定在了其特定岗位上,由此,人变成了工业链条之上可磨损的零件,我们何以看清这整个时代的面貌?当我们失去了对社会整体目标感的掌握,个人自主性丧失的同时,我们不自觉地参与到了那遥远而切近的罪恶之中。
少年们!今天,我们迈向成人世界,你是否做好了独立面对这悲凉而严峻的现实?
历史的声音可以给我们指引,但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异要求你独立思考,你是你自己的立法者,你才是你“生命的孤证”。大步向前吧,“后视镜”无法前方路况,用反思恢复自己的存在本质去和这个时代泰然若素地照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