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为了使全体教职工及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学问,驾驭应对地震发生时实行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全体师生对各种突发事务来临时能做到紧急避险、懂得自救自护的实力。
二、活动打算:
地震、地震后图片;地震中视频动画,震后现场;救生物品。
三、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讲解地震的有关学问
出示图片,让幼儿视察图片中的现象。
1、图片一:人们和房子是怎么了?(房子都倒了,还有很多受伤的人)
2、图片二: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了)
3、图片三:人们都怎么了?(有的被埋在房子下面,还有的受伤了)
4、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抓紧跑、找个地方躲起来、打电话等等)
5、结合地振动画,让孩子更加形象的观看到地震造成的危害,以帮助加深幼儿理解。
老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地震的时候,首先不能胆怯,要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一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在一些被人们常常开采的脆弱地方就会发生裂开,使地表下降,就会形成地震。我们要静下心来对待,刚好做出正确的反应,躲避到空地或是紧贴墙根,等主震过后,抓紧撤离到空地去以防余震带来的损害。
(二)向幼儿传授有关防震、抗震、减灾的学问和方法。
1、教幼儿驾驭一些地震的前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科学发展到今日,科学、精确的`预料地震,仍旧是一个世界难题。但地震是有前兆的,由于地球内部发生相对运动和变形引起地面的微小倾斜和地下电流、地磁场等等发生异样改变,动物们有异样反应,也会出现地光、低声、天气异样等现象。让人们了解、驾驭这些来自自然界、动物界以及须要一起才能测出的异样现象,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还可组织幼儿观看测震仪器或是找相关人员给孩子们讲解这方面的姿态和内容。
2、教会幼儿避震的有关学问
过去发生地震时,除了建筑物倒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之外,有的是因为人们恐慌、不知所措,或是你推我挤、争相外逃,有的甚至贸然跳楼,以致摔伤、磕伤、或是踩伤。吸取以往的阅历,为了避开不必要的损害,有必要向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化。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在幼儿园中怎样避震:
不要恐慌,听老师指挥。快速抱头、闭眼,躲到各自的桌子下。假如位Z靠近门口且门外地处宽敞地带,可快速跑到室外。可就近躲到空间狭小的并有管道支撑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在操场或是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护住头部。留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是危急物,不要回教室。
(2)、在家庭中怎样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相对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
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平安的地方,可作为避震空间。主要是指大块的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3)、在户外怎样避震:
远离高大建筑物,快速蹲下,用胳膊护住颈项和头部。
四、幼儿沟通总结:
如何防震、避震、减灾。
五、参与幼儿园防震演练。
时间:5月11日下午路途:东楼梯至户外操场
参与人员:大一班全体幼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