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春天

来源:吉趣旅游网

  活动内容:

  制作活动——纸浆玩具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活动,了解纸浆的制作过程及纸的再利用性。

  2、鼓励幼儿大胆实践,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懂得要节约纸资源。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浆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展示制作材料,简单介绍制作过程。

  3、幼儿分几组活动。

  (1)、撕、泡报纸。

  (2)、搓报纸。

  (3)、做成纸浆。

  (4)、制作纸浆玩具

  观察记录:

  活动中,幼儿是分组进行的,一组幼儿撕报纸,一组幼儿把撕好的报纸泡在水里,再一组幼儿就把浸透水的报纸撕碎。幼儿的积极性打到了极点,大家分工明确,干得不亦乐乎。

  在操作中,幼儿的进度快慢不一,孩子们自己也发现了。

  静如说:“看,我们撕得多快,你们搓得真慢。”

  “纸容易撕碎,但是纸不容易搓碎。”雅辉说。

  “老师说,要搓的碎才行,这样做出得纸浆玩具才好看。你们不用撕的很碎,因为我们还要搓呢!”

  这时,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是否报纸让水泡得越透越容易撕碎,孩子们经过比较发现了规律,干得更起劲了。

  幼儿在制作纸浆玩具时,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有的做成了各种水果,有的做成了花篮,还有的做成了小熊等等。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了解了制作纸浆的过程,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获得了成功感,能力得到了发展。

  通过活动我体会到,只有让幼儿真正去动手实践、操作,他们对获得的经验才能感兴趣,而教师此时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应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到幼儿瞬间的问题,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其得到满意的答案。

  活动总反思:

  “纸”的主题探究活动进行了两周的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对生成课程中教

  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做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

  “幼儿是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的,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组织实施也是在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大胆地寻找、发现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要作为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让他们与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知识,与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等。

  二、 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做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

  生成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满足内在兴趣、需求的基础上,自主地探究某一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境界。为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能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得以发展。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懂得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当他们刚萌生一种很好的想法时,教师就要像放大一张照片一样把它放大。

  三、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大胆实践,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

  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些想法在幼儿的头脑中原本是没有的,若成人不横加管束,他们会自由思维,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而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