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为工作指导;以《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工作重点,以区教研室的具体的教学为工作内容。我组思品与社会学科教研计划特定如下:

  二、具体工作:

  1、定期、定内容、定目标,按照区的教研计划搞好教研组活动。

  2、重视教育教学目的的惯性特征,随时研究《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小学课程中自然衔接的关键之处,把握基础教育的内在联系,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停留在表面化的研讨范围上,将教育的每一个观点渗透与年龄特点的具体存在有机的进行整合,有的放矢的亲切自如的让学生接纳所学的全部内容,并在心灵深处真正受到震撼,让其行为自然的规范到应该具有的层面上来。

  3、抓新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以聚焦课堂教学保障课改的有效措施。

  4、任课教师专课专用不出现挪作他用的现象。

  5、任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从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以品德教育为核心,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备课、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社会经历,进行体验式教学。认真学习所教教材和相关教材,仔细揣摸教材与学生间的切入点,及时总结适于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

  6、学期每位任课教师要求完成规范教案1篇;认真上好随堂课,以便进一步提高我校思品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

  三、加强学科的课题研究: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小学阶段儿童道德性发展的主要场域。本课程始终把儿童当作主角,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从而,作为学科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开展从“问题——课题——课程”的学科的研究:

  1、《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研究》

  2、《加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3、《渗透生命教育意识(着重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等教育)》、

  4、《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研究(如:合作学习的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目标意识的研究、发展性评价)》

  5、《增强和宏扬民族精神的研究》

  6、学科教学中加强两纲教育的实施与做法的研究

  7、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探索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