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时事热点议论文写作素材
时事热点议论文是作文题型最容易出现的一道题目,也是现在的学生最难写的一个写作题。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事热点议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xx年时事热点议论文篇1
我近来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上海媒体统一口径贬小沈阳。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文广集团旗下《新娱乐在线》卖力播报的所谓 常州事件 。一时间上海媒体全面跟进,娱记焉,评论员焉,无不痛心疾首,似乎小沈阳就是天底下最无耻的一个人,五千年文明就毁他一人手上了。没过几天,《新娱乐在线》又低调澄清,承认小沈阳与此次事件无关,只是主办方与演出承办方的矛盾,但上海其他媒体继续不依不饶,抓着这件事大作文章,人人口沫横飞,个个义愤填膺。
我很是纳闷。
没见上海媒体这么有正义感过啊。莫非上海一夜之间道德高涨,世博会真有这么大效力?
于是又细瞅了一瞅,就瞅出问题来了。
我挺喜欢看报纸。因为就是一俗人,对娱乐版一向看得津津有味。我注意到,凡是有贬小沈阳的文章,就必有一篇捧本地某位滑稽演员的文章,而且绝对是大篇幅的,图文并茂,字里行间充满深情。
如果坊间传言无误,该滑稽演员背后推手就是文广集团。
新娱乐在线和几家最热心贬小沈阳的报刊,也是文广旗下的。
这就有点摸着门了。
但细一想也不对啊,小沈阳跟那位滑稽演员,用上海话来说,根本 不搭界 啊。
小沈阳的演出风格,注重娱乐性,说学逗唱,热热闹闹,用他自己话说, 把观众整高兴就行了 。那位滑稽演员因为岁数、外型和自身条件关系,走的是个人脱口秀路线,说的是上海人自己的故事,完全不相干啊。再说了,一个过江龙,一个地头蛇,过江龙过了江就走,地头蛇有得在地头上混呢,何必这么火煎屁股似的来不及开骂,好象人家挖了他祖坟似的,徒然显得自己没风度。
有一点巧合,笔者觉得很有趣。小沈阳4月26日演出后,紧接着是那位滑稽演员个人专场。就是这期间,上海媒体突然表现出空前团结,齐声痛骂小沈阳,骂过了,就用同样热情讴歌那位滑稽演员,只差把他说成当代鲁迅了。看来看去,上海媒体似乎想表达一个意思:看小沈阳演出,是世风日下的表现,看那位滑稽演员演出,说明大爷您有品味有素质。大概其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不禁有点为小沈阳5月17演出票房担心。正好本人买了票,就去看了。
我承认我是大吃一惊。没想到上座率这么高。一进去人山人海,黑鸦鸦四面是人,眼估一下,应该有八成到九成的上座率。整场演出,笑声掌声,荧光棒点点,小沈阳一出来,小女生争先恐后尖叫,这个献花那个抱,不知道还以为是哪位天王歌星开演唱会。
整场演出纯娱乐,极娱乐。也许没啥值得你深思的桥段,但实在的,天天深思这个深思那个也忒累了,这活还是留给专家教授去吧。花钱买票,笑痛快了就行了,又不是没上够学。实在想受教育,自有《新闻联播》。
第二天又看娱乐新闻,这回更纳闷了。记者同志们一律称上海演出票房差,观众不买账,那昨晚那些都是本山集团花钱买的托?本山集团还真是不差钱,自掏腰包包场娱乐大众,这实力真是刚刚的。那我怎没拿到赠票?说演出上座率只有六成,那现场多出的二三成人,莫不是我眼花了?我的脸笑得现在还有点酸,八成是撞栏杆上了吧。
如果不是我搞错,就是媒体在说谎。说谎不稀奇,对某些媒体来说,说谎比吃白菜还方便,为什么呢?小沈阳演完就走了,还继续骂什么呢?这不吃饱撑着了吗?
越来越发达的社会,言论应该越来越自由,可是,就像周立波先生说的一样,言论自由并不代表着可以粗口成章,讲没有根据的话。
总感觉因为社会的发展,我们无意中丢弃了很多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获得了更多的金钱、物质,也遗忘了一些不该遗忘的东西,我们在物质社会中抛弃了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真正的充实。
我们人类,因为社会的发展懂得了越来越多的计谋,可以说,社会上的某些人,会为了达到目的而用尽各种办法。而这种方法,大多是损害别人的利益的,因为只有踩别人一脚,自己才能跳得更高。
想想,如果猪有了人的思想会怎样?
哈哈,我又不是猪,我怎么会知道?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猪就不会有现在那么快乐了 。
20xx年时事热点议论文篇2
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当今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是举不胜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相信问题还是能迎刃而解的。每当我们看到电视上所播导的好人好事时大家都会鼓掌表扬,可偏偏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却是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前几天正当我准备要上课时,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女子和一个司机,起初我以为是学生家长,后来才知道那个陌生女子是要来跟我借手机的,那时候天正下着瓢泼大雨,而载她的那个司机却吝啬得要死不肯借给她还骗她说没带,这是后来有人打电话给那个司机才出破被我们知道的,可当这个陌生女子骂他时他居然还嬉皮笑脸,这一幕然我看了实在很寒心!虽然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可只要多加小心不就得了,更何况还是举手之劳!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在别人处于水深火热时,来个雪中送炭,伸出援助之手难道就这么难吗?
这一幕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惊呆了,司机成了我们的反面教材,这社会需要更多的热心肠,就像《奉献》里边唱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xx年时事热点议论文篇3
从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再到掌上电脑;从扇子到电风扇,再到空调;从自行车到小汽车,再到飞机……时代的脚步愈来愈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新面貌,为了配合时代的脚步,社会生活的脚步也快起来了,营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兴奋的社会新风象。
最近 ,社会上拉开了“乐于助人”的新风象。星期六,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位捐煎饼的好心人。事情是这样的,煎饼是沂源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喜欢吃的主食,从1997年,沂源县南麻镇敬老院的老人们,每天都能吃到一个好心人送的煎饼,这个好心人每隔三四天就送一次煎饼,一次送二三十斤,而且每次都不登记留名。最近,这个送了十几年煎饼的好心人突然不来了,正当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猜测时,敬老院突然接到了县里慈善总会的电话,叫他们去领小米面和煎饼,去了以后,他们才知道这些东西就是那位好心人捐献的。后经院县慈善会办公人员询问,才知道这位“煎饼好人”的真名叫江照云,是一个摊煎饼的人,家中并不富有,摊一张煎饼才赚几分钱,除了生活费,其它的钱他全捐出去了,她还陆续向灾区,贫困学生捐出了十多万元的善款呢!这是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我们要向这个叫“江照云”的好心人学习,乐于助人。
再谈谈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吧。最近都在讨论一个“文明美德”的话题,我们学校也不例外,那么,中小学生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首先要避免“三脏”,不乱扔垃圾,使环境脏;不讲粗话,使自己嘴巴不脏;还要讲卫生,爱干净,不能身上脏。其次,要做到:积极劳动,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和力争上游。最后还要做到衣着整洁得体哦!
乐于助人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的温暖,文明美德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两点,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吧!
20xx年时事热点议论文篇4
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往往备感迷茫与焦虑,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自己需要制定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规划。比如,是应该考研还是就业,应该选择北上广还是其他城市,应该考公务员还是应聘某个公司。即便在确定大方向之后,也会在去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去国企还是去外企之间犹豫不决。
不仅是毕业生,即便是已经工作的年轻人,也往往纠结于人生的发展方向,纠结于是否应该跳槽,纠结于如何最快速地达到人生目标,苦苦算计,或是懊恼于自己当初的选择。
从微观角度来说,每一个选择都不简单,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前行的方向或者速度,因此焦虑不安。在这一点上,我非常理解他们的焦虑。只是,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规划出来的,所有的规划都是基于我们现有的资源与认知做的静态路径选择,而人生是动态的。如果人生规划是一次重要的选择的话,那么,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因为人生的成败,或者说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执着,而不是行业、方向。打个比方,人生如果像爬山,每一个山头都代表了一个行业,那么你最后选择了哪座山,可能因为职业规划及人生际遇,但能否爬到这座山的山顶,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条条道路通罗马。尤其在今天,社会评价的多元性,让我们的选择更为自由宽广,因为每一个行业都可能让你成名成家。也就是说,方向与行业的选择,越来越起不到决定性的影响。
此类榜样,比比皆是。比如没有做科研而是经商的柳传志,比如没有做北大教授而去做培训的俞敏洪等。有天去理发,与店员聊起他们的老板,才知道他就是业界的一个小传奇,从江苏一个小地方走出来的理发师,经过自己的拼搏努力,从一个小店开始,做到了今天全国1000多家连锁店。
种种成功人士,我们都可以发现其背后传奇甚至神奇的故事,可以总结出很多伟大高深的理论、决策、抉择。但决定他们成功的,根本不是他们当初英明的职业选择和宏伟的规划,而是他们的努力、坚韧与执着。
因为个性差异,甚至资源背景不同,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总统、主席、董事长,但我们能否达到自己所能或应该达到的高度,完全取决于自己。外界能影响或能左右的,只是你的方向和跑道,是你上哪座山,而不是你最终登上的高度。
但是,我们往往花了太多时间与精力,纠结于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甚至恨不得把整个人生都规划清楚,算计清楚,彷徨、焦虑于职业的规划、选择,动辄抱怨职业、岗位、方向不是自己喜欢的,并以此为借口不断跳槽辞职,或者让自己懈怠、混日子,让机会和时间悄悄溜走。
99%的人都不可能按自己的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99%的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选择权,往往是被动的。当下的职业选择,只是给你一个看似合理的近期目标,能否成功不在选择的对错,而在坚持与否。
当初的俞敏洪只是为了增加微薄的收入,提着浆糊满大街刷广告,办好了第一个培训班,接着是第二个班,最后成就了如今的新东方。
我至今还记得20xx年,马云在三环国展的一个小分论坛上大谈淘宝的远大目标:做中国的ebay。而今天的淘宝,无论是用户服务形态,还是商业模式,都与ebay没有任何关系。为了打败ebay,马云搞免服务费(交易佣金)的模式,说3年免费。用户是抢来了,但只开花不结果,真实的交易率很低,大家都担心被骗。为了提高真正的成单率,被迫做了没想到由此创造了世界上电子商务绝无仅有的中国商业模式,也让中国快速进入了一个无现金社会。
我坚信,这一切都不是马云当初的设计或者远大理想,而是源于不懈努力,努力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许许多多成功人士,当初并没有任何宏伟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甚至最初的想法还很卑微,但都没有阻碍他们最后的成功。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整天徘徊在职业规划中,而是兢兢业业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最终他们让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想对那些徘徊焦虑纠结抱怨的人说一句人生箴言:选择不重要,规划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方向可以错(事实上多数人当初都是错的),但只要你努力,用心,必然会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但如果你不努力,方向即便是正确的,你也会一无所获。
20xx年时事热点议论文篇5
余佳文,(超级课程表)广州周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90后创业者。由其团队开发的超级课程表已获得三轮融资,分别来自于20xx年8月,超级课程表获得第一笔天使投资;20xx年12月,超级课程表拿到了第二笔天使投资;20xx年6月,超级课程表获得千万元级别的A轮投资。“霸道总裁”不再只是偶像剧里的人物。22日晚,央视综合频道开播的最新节目《青年中国说》里,就有这样一位现实版的“90后霸道总裁”。《青年中国说》是由央视和唯众传媒联合打造的一档以拥有极致青春态度和故事的青年人为主角的节目,节目中,演员李明启、演员韩雪、作家蒋方舟等名人坐到了观众席,与80后、90后辛辣对话,把舞台交给青年人“开讲”。而当晚,余佳文的演讲中,“高二赚到100万,获阿里巴巴几千万美金风投,员工全是90后,薪水自己开,明年分一个亿利润让员工开心一下……”等霸道口吻令他一下子火了,被网友捧为“90后霸道总裁”。
绝非富二代白手起家、遭遇破产、身患绝症,各种戏码都经历过!
如此有钱,如此任性,如此霸气侧漏,这位90后的霸道总裁是富二代吗?令人欣慰的是,答案是否定的。在演讲中,他自我介绍来自于一个很不富裕的家庭,爸妈是在市场上卖猪肉的,“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比别人花出十倍二十倍的努力,我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人。”
在余佳文眼中,真正年轻就是把枷锁去掉。“勇者无畏,没有枷锁,你就更有冲劲、更有勇气。”他不喜欢大家总拿90后说事,所以我从来不称呼自己为90后,我说我是个年轻人。”
陕西省平利县断臂女杨佩脚缝十字绣-----平利断臂女孩杨佩的“追梦人生”
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女孩杨佩,8岁那年,不幸被高压电夺去双臂,为追寻自强之梦,历经苦难与磨砺,终于击溃命运的“魔咒”而化茧成蝶——在20xx年5月3日第五期《中国梦想秀》节目中,以双脚创造的刺绣神话和阳光、自信、率真的如花笑靥征服了梦想观察团,被周立波称为“东方维纳斯”。 节目播出后,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杨佩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5月10日,笔者专程采访了这位从上海归来的“追梦女孩”,循着她不凡的人生轨迹,我们看到了那份亘古不变的执着,那份泪中带笑的欢乐,那份至纯至美的梦想,还有那份历久弥深的人间真情!
20xx年时事热点议论文篇6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没有监控视频的地方绝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请好几个路人作证就不敢帮老人呼叫120?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却在近几年的社会上频频出现。“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闯进舆论场以来,每一次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
就扶不扶老人而言,每次公共政策的选择,其背后都有肇始于一个社会人心变化的影子。
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在历次事件中一旦个别案例酿成了舆论事件,那些铺天盖地先入为主的支持或指责,会给政府依法行政、法院独立审判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行走在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平衡木上,结果更容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越来越倒向声音更大的那一方。
但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老年人形象的妖魔化,给每个人是否已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社会心理上的准备打下了一个问号。有分析报告指出,20xx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超2亿,20xx年将达3亿,诸如“倒地老人要不要扶”之类在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之间发生的争论,未来必将更多地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届时,这将不再仅仅是一道是非题,更是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与你我都相关。因此,以什么样的社会心理面对这个未来,将影响这个国家在老龄化社会里的公共政策走向。
“老人倒地没人扶”和“扶了老人反被讹”的确都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但应该清醒,我们之所以常常说“人咬狗”抓人眼球,正是因为“狗咬人”才是社会中更为普遍的真相。在2亿多老人的中国社会里,碰瓷讹诈才几个?可是,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舆论场中,活跃的几乎都是年轻群体,老年人大多因为对技术的陌生而在其中完全失语。如此环境下,不光是“扶不扶老人”,在广场舞等热门话题上,竟然出现“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样哗众取宠的偏颇声音。
都说是“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中国能创造出今天的繁荣,与正在逐渐老去的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密不可分。但老年人在一个社会总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尤其在未来越来越多“4—2—1”的家庭结构下,面对不同年龄层群体间利益矛盾的增大,争取自己利益的能力更弱、声音更小。因此,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能决定公共政策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抚养比的问题,更关乎年轻人如何看待和尊重老年人的问题。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扶老人,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