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监护人可以更改,但需遵循法律规定。离婚后仍需履行监护义务,否则违法;虐待孩子可被撤销监护权;老年人可选择意定监护人。请律师帮您了解监护人知识,明确权利和义务;帮您起诉家暴,剥夺对方监护权;帮您申请意定监护人。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法定监护人可以更改。根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有法定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风险提醒】监护人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这个身份是法定的也是后天可以取消或添加的,监护人自己有权利也有义务,很多人对于这一点并不清楚,在现实生活中,也就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1.夫妻二人离婚后,一方认为自己不再是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漠不关心,只给予抚养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保护孩子的安全,但这样是违法的。
2.有的监护人对孩子家暴,认为监护权不会被取消,自己随便打骂孩子,但是出现这样的行为,他的监护权是完全可以被剥夺的。
3.有的老年人不想被自己的不孝子女监护,但是不知道自己可以选着意定监护人来照料自己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专家建议】面对上述这些问题,请一个律师帮助您:1.了解专业且全面的监护人知识,明确监护人的资格,权利和义务。2.在孩子受到另一个监护人的家暴时,律师可以帮助收集证据起诉对方,剥夺对方监护权。3.律师还可以帮助您申请意定监护人,满足您的合理需求。
结语
法定监护人的更改是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如存在法定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根据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并安排临时监护措施,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为原则指定监护人。监护人身份是法定且可取消或添加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离婚后一方对孩子漠不关心,家暴行为等。面对这些问题,建议咨询律师,了解专业知识,明确监护人的资格、权利和义务。律师还可帮助收集证据起诉家暴行为,剥夺监护权,并协助申请意定监护人,满足合理需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