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蜜蜂 Apis cerana abansis(maerkang) Yang et al. nov 1981,是我国原产蜜蜂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北部的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的阿坝、甘孜地区包括大雪山、邛崃山等地区2000m以上的高原及山地,以马尔康县蜜蜂最具代表性,适应我国西部高山气候。
阿坝蜜蜂工蜂巢房内径(5.06±0.11)mm;体长12.5~13.5mm;吻总长(5.45±0.08)mm;前翅长(9.04±0.13)mm;宽(3.15±0.05)mm;第3+4背板长(4.21±0.10)mm;第4背板凸间距(4.46±0.14)mm;肘脉指数4.06±0.57;第3、4腹节背板黄色区很窄,黑色带超过2/3;足及腹部呈黑色,小盾片棕黄色或黑色。蜂王日产卵量800~1200粒,产卵趋势稳定,维持群势2.5~3.5kg。比较能够利用大宗蜜源。
阿坝蜜蜂个体大,群势强,具有优良的性能,可以作为人工选育的优质种质资源。
从1988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杨冠煌研究员课题组对阿坝蜜蜂的生境、蜂群生物学及工蜂形态进行测定,同时开展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研究,发现采集自马尔康县的样本在pH6.5附近明显存在一条pl6.5酯酶带,其他地方的中蜂不存在这条酯酶带,因而证实了阿坝州马尔康县蜜蜂是具不同特征的蜂种。课题组通过三年的考察证实了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大渡河上游区存在阿坝蜜蜂的稳定种群,它们具有比较一致的工蜂主要形态特征及特性,适应高纬度、高海拔的高山峡谷生境,此外与丘陵和平原区的中蜂间具有不同的过渡类型。因此认为在大渡河上游区的阿坝蜜蜂是东方蜜蜂又一新亚种。
参考文献:
〔1〕陈国宏,王丽华. 蜜蜂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65-76。
〔2〕杨冠煌. 阿坝蜜蜂〔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