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的解释是:古城名。指陕西地区。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指巴·蜀地区。西州[xīzhōu]⒈古城名。指陕西地区。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指巴·蜀地区。
西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西州详细内容】
1.古代泛指神州大地中原之西的区域。2.唐代西昌州的新名,治所在高昌。3.指西州城,即古扬州城,为扬州刺史的治所。
二、引证解释
⒈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参见“西州路”。引唐温庭筠《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曇醉后春。”宋苏轼《日日出东门》诗:“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宋张炎《甘州·辛卯岁沉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⒉指陕西地区。引《战国策·韩策三》:“昔者秦穆公一胜於韩原而霸西州,晋文公一胜於城濮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清吴伟业《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章臺柳,南国江山玉树花。”⒊指巴蜀地区。引《后汉书·廉范传》:“范父遭丧乱,客死於蜀汉,范遂流寓西州。”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陈伯臺、李季子、申伯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明孙蕡《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锦官城外十日留。”⒋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麴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三、汉语大词典
(1).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唐温庭筠《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后春。”宋苏轼《日日出东门》诗:“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宋张炎《甘州·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参见“西州路”。(2).指陕西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秦穆公一胜于韩原而霸西州,晋文公一胜于城濮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清吴伟业《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章台柳,南国江山玉树花。”(3).指巴蜀地区。《后汉书·廉范传》:“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历于西州。”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其圭璋瑚琏之器,则陈伯台、李季子、申伯之徒,文秀炜晔,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明孙蕡《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锦官城外十日留。”(4).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四、其他释义
1.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2.指陕西地区。3.指巴蜀地区。4.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五、关于西州的造句
1、我们无法知道永淳三年历日是否按时送达西州,但是确有一些年份的历日没有按时送抵。
2、在伊吾、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3、新泽西州,狂风卷起的大浪冲撞着大西洋城海边的木板桥。
4、新泽西州,狂风捲起的大浪冲撞著大西洋城海边的木板桥。
5、宣布竞选联邦众议员的新泽西州桥水市市议员邢天佑拜访中华公所。
6、而时间经常不够用的大学生,像是在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打棒球校队的大一新生班?布蓝顿,也可以在双方都方便的时候传手机简讯给父母。
六、关于西州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