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条件及待遇:工作时间、场所内事故伤害;预备或收尾工作时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意外伤害;职业病患者;工作外出受伤或失踪;非本人责任交通事故伤害;其他法定情形。根据社会保险法,认定工伤享受保险待遇,丧失劳动能力者享受伤残待遇。不认定工伤情形包括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残或自杀、其他法定情形。认定和鉴定应简捷方便。
法律分析
工伤的认定条件为:
1、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受到事故伤害;
2、从事预备或收尾工作时受到事故伤害;
3、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意外伤害;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时,因工受伤或者发生事故失踪;
6、上下班路上,因为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而受伤;
7、依法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第三十七条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一)故意犯罪;(二)醉酒或者吸毒;(三)自残或者自杀;(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2021年工伤认定标准的重要变化】
2021年工伤认定标准的重要变化主要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工伤认定标准的调整。根据最新修订版,工伤认定的范围和条件得到明确,包括意外伤害、职业病和因工致残等情况。此外,对于工伤认定的证据要求也有所改变,更加注重医学鉴定和相关证明材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一变化旨在提高工伤认定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伤认定标准的重要变化将对劳动者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劳动者将更容易获得工伤保险的权益,而企业则需要更加注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结语
根据最新修订版的工伤认定标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工伤认定条件得到了明确。对于意外伤害、职业病和因工致残等情况,工伤认定范围更加明确。同时,对于工伤认定的证据要求也有所改变,更加注重医学鉴定和相关证明材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一变化旨在提高工伤认定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伤认定标准的重要变化将对劳动者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劳动者将更容易获得工伤保险的权益,而企业则需要更加注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