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273条规定,挪用救灾等特定款物,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直接责任人员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解释,挪用特定款物涉及金额达5000元以上、造成经济损失达5万元以上、多次挪用特定款物、造成人民困难或严重损害国家声誉的,应立案追诉。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挪用特定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拓展延伸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罚幅度及相关判决案例分析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挪用他人特定款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罚幅度视情节轻重而定。一般情况下,根据挪用金额的大小和社会危害程度,刑罚可处以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具体判决案例显示,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罚在不同地区和案件中存在差异。例如,某案中,被告因挪用特定款物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并处罚金。综上所述,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罚幅度因案件具体情况而异,需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判断和裁决。
结语
根据《刑法》第273条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解释,挪用特定款物涉及一定金额、经济损失、困难情况或社会影响等,将被追究刑责。挪用特定款物罪刑罚因案件情况而异,需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判断和裁决。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六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