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具有基本特征:代理行为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代理人一般以被代理人名义从事代理行为,代理人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表示意思,法律后果归属于被代理人。民法典规定了代理适用范围、代理的效力和类型,代理人不当行为会承担责任。代理人和相对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权益时,代理人和相对人需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分析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基本特征
代理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代理行为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人一般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行为。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一条【代理适用范围】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第一百六十二条【代理的效力】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第一百六十三条【代理的类型】代理包括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
第一百六十四条【代理人不当行为的法律后果】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拓展延伸
代理关系中的法律适用规定有何要点?
代理关系中的法律适用规定涉及多个要点。首先,代理关系的成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代理人必须具备法定资格并获得委托人的明确授权。其次,代理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代理人有义务忠实履行委托,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限制,不得超越授权范围从事违法行为。对于代理关系的终止,法律也有相应规定,例如委托人的撤销权和代理人的辞职权。综上所述,代理关系中的法律适用规定包括代理关系的成立条件、代理行为的义务和限制,以及代理关系的终止方式等要点。
结语
代理关系中的法律适用规定涉及多个要点,包括代理关系的成立条件、代理行为的义务和限制,以及代理关系的终止方式等。代理人必须具备法定资格并获得委托人的明确授权,代理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代理人有义务忠实履行委托,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但不得超越授权范围从事违法行为。委托人有撤销权,代理人有辞职权。代理关系的终止需符合法律规定。总之,代理关系中的法律适用规定是保障各方权益,维护正当权益的重要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三十九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 第十六条 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设立人还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