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奉诏造句子

用奉诏造句子

来源:吉趣旅游网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奉诏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奉诏书将营酆明观,市道刍荛咸以非之,曰一观之功可以平凉州矣。

2、再者,季高若不奉诏,不但对不住皇上的天恩厚泽,恐怕会招来不测之祸。

3、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

4、经咒寓吉祥、祛灾、避凶之功效,多达四五种奉诏译本传世,盛行于唐大中前后供建。

5、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文武百官尽皆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

6、李鸿章闻讯后思虑再三,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7、臣等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

8、嗣伦且奉诏校书,监同通儒谒者刘珍,与博士良史等,并诣东观勘正经籍,功亦颇多。

9、诸葛亮当轴处中,奉诏辅孤,为了蜀汉的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李公子,都是长公主府上的舞姬,今夜恐要奉诏,所以先到这里来等候。

11、来这里的个个都是有急事的,只不过公子来得不巧,我家先生奉诏入宫给贵妃们瞧病去了。

12、余诚格奏请清庭起用王赴鄂,王振亚奉诏来常德募兵,以攻打武昌革命军,时常德革命党人欲将他捉拿处死,一时气氛十分紧张。

13、臣生属亨路,身渐鸿猷,遂得奉诏左右,陈愚于侧,敢露刍言,惧氛恆典。

14、按照魏朝继承世袭爵位的法规,男子过十六岁后,遇每两年一次的奉诏入京,会接受皇帝的亲自册封。

15、杨奉韩暹等闻信知惧,出屯险要,拒绝张杨董承;还是献帝下谕譬解,令他扈跸入洛,奉与暹方才奉诏,还至安邑,护驾东行。

16、遂不奉诏,大隈重信苦谏,从道曰将在外,君命不受。

17、各位乡亲父老,这次我奉诏回邯郸,并没有带多少粮良,如果你们没有其地地方可去,就沿着驰道行走,到番吾那里去重新安家立业吧。

18、诸位能奉诏而来,当是胸中所学未展,平生之志未舒。

19、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20、李阳冰、魏颢以及为他作墓碣的刘全白,也都一致认为是天宝初间奉诏入京。

21、陈寿到了陕西,立即查出廖堂以奉诏制毡幄为名,搜刮民财,赢金数万,准备送给宫中权幸。

22、各位将军,我部奉诏讨伐逆贼,连日来奔波不止,实在是辛苦不已,这杯酒,老夫敬大家,愿各位喝了这杯水酒之后旗开得胜、立下不世功勋。

23、今我奉诏问罪与你,不快快下马受降,与我去朝歌领罪,还敢巧言狡辩,领兵相抗。

24、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

25、却说广陵王荆,自奉诏还国后,仍然怀着异图,应二十四回。

26、至元三十一年四月,钦奉诏条内一款,五岳四渎,遣使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载在祀典者,所在长吏,除常祀外,择日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理。

27、从中我们可见,李白可能有借酒装疯,拒绝奉诏的举止。

28、今者谒陵,以叙哀慕,若加衰绖,近臣期服,当复受制进退无当,不敢奉诏

29、临湘离京师路途遥远,寡人又非圣上皇太后得意的子孙,经年无法奉诏入京,不得在侧,侍奉母妃。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