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军的造句是:唯有打通关节,攀上淞沪护军使,方可以财运亨通,利市三倍。
护军的拼音是:hù jūn。注音是:ㄏㄨˋㄐㄨㄣ。结构是:护(左右结构)军(上下结构)。
护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护军详细内容】
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护军[hùjūn]⒈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⒉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⒊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⒋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二、网络解释
护军护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的官名,其中中护军、中领军、中都护等职位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在三国、西晋时期发展到重要性的顶峰,唐宋以后逐渐消失。
三、综合释义
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护军中尉随何。”《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胡三省注:“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武帝復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三国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东观记》曰:汉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魏晋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吴又有左右护军,则吴制自是分中、左、右为三部。”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四、其他释义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五、关于护军的词语
六、关于护军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