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借的网络解释是:预借在货物尚未装船或尚未装船完毕的情况下,由承运人提前签发已装船提单,使卖方能赶在信用证有效期届满前顺利结汇,是谓预借提单。
预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预借详细内容】
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代成为加税之一。指预支谷物﹑俸钱等。预借[yùjiè]⒈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代成为加税之一。⒉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二、引证解释
⒈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代成为加税之一。引《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三年秋大水,两河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宋叶适《彭子復墓志铭》:“子復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⒉指预支谷物、俸钱等。引宋叶适《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清赵翼《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謁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
三、汉语大词典
(1).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三年秋大水,两河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宋叶适《彭子复墓志铭》:“子复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2).指预支谷物、俸钱等。宋叶适《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铢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解给》:“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清赵翼《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谒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
四、其他释义
1.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代成为加税之一。2.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五、关于预借的词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借 预借夏税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碧借借 道路借借
六、关于预借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